吾教案中学教案

搜索吾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一等奖

江南的冬景教案一等奖

时间:2022-10-31 14:32:18

类别:中学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一等奖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4、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颂读、讨论、赏析相结合

  【教学设想】: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江南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春天的江南是如此的美丽多彩,冬天的江南也应该别有一番风味吧。让我们追随着郁达夫的美文一起来领略一下江南的冬景(板书)。

  二、分析课文(整体阅读)

  引:我们大家知道阅读一篇文章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它可以分为这样几步:(板书)

  1、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2、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3、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步,请大家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中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运有了哪些写作方法?(板书)

  明确:对比,正面描写,虚实结合,想象(板书)

  2、文章中有几组对比,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板书)

  ①(1、2)北国与江南的冬天——晴暖温和,有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②(3)江南冬天与秋天明朗的情调

  ③(3)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

  ④(4)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温润

  ⑤(6)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

  小结: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优美、闲适、温暖、和煦等主要特征。

  三、分析课文(精读)

  1、正面描写江南冬景的有哪几小节?分别描写了什么?

  明确:第5小节——江南的植被

  第7小节——江南的冬雨

  第8小节——江南的冬雪

  第9小节——旱冬时的江南

  引:既然大家已经找出了具体的描写江南冬景的精彩段落,下面我们来完成阅读的第二步,即对这些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

  2、分析第5小节

  A、指名朗读第5小节

  B、找出该节中能概括冬天江南特点的一句话

  明确: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C、该句的依据是什么?(三点即可)

  明确:芦花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生命;雪白的桕子挂在枝头,可以乱梅花之真;草根总带点绿意。

  3、分析第7小节

  引:冬天的江南是含蓄而有生气的,冬雨中的江南又是什么样子呢?

  A、齐读本节

  引:这一节中作者用绘画的方式,借助于想像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画

  B、请大家用文中的词句为本段所描绘的画面加个标题

  明确:暮雨潇潇江上村微雨寒村

  C、这幅画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悠闲以至胸襟洒脱终至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D、再读本节(看时间)

  4、分析第8节

  引:冬雨中的江南是如此的悠闲,冬雪中的江南一定也不赖吧?

  A、师范读

  B、简要赏析几首诗

  白居易《问刘十九》“新酿的米酒泛起绿色的泡沫,小火炉吐露着红色的火焰,在天空彤云密布大雪即将来临的时侯,我希望我的朋友能来和我共同把酒话古今。”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苍茫的山峰看来是那么的遥远,柴门内的狗不停地叫着,似乎是在欢迎那风雪夜中归来的人。天寒地冻,远山苍茫,显露出一股凄清、寂寥的韵味。在一片寂静中,突听犬吠声声,仿佛是死寂中乍见活泼生机,倍觉亲切、温暖。”

  引:.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幻灯片)

  C、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好处:这样写别致新巧,不仅为文章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也使作者笔下的雪别有情致与韵味。

  小结:作者用吟诗的方式避实就虚地写出了江南雪景的美丽,没有雨雪的江南冬天,课文中称之为“旱冬”,旱冬时的江南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快速浏览回答(晴和,让人快活)

  四、总结全文

  引:江南的冬天无论有无雨、雪总是充满生机的、闲适的、诱人的,这样的美景引诱得人岂能坐得住,那就去散散步吧,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节。

  好了,讲到这里我们阅读的第二步也已完成了,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这篇优美的文章是如何构思的。(幻灯片)

  北国的冬天——蛰居异境

  总写江南的冬景——明朗的情调比较

  江南的晚秋——读书、写字人的最惠季节

  南国的冬天——春秋的延长

  寒郊散步——生气、恩惠

  寒村微雨——悠闲、迷人虚实结合

  江南雪景——美丽

  江南旱冬——晴和、快活

  结尾——亲身去感受江南的冬景

  五、艺术特色

  引:整体阅读和精读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步骤,请大家讨论一下这篇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1、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作者选取了江南冬景的几幅画面(举例:寒郊散步能让人感觉到含蓄的生气,寒村微雨能让人到达死生不问的悠闲境界……这些画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挚爱。情和景是那样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

  2、抓住特点,突出特征

  写景抓住“细”“清”“真”的特点。“细”即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如用“芦花”“红叶”“赭草”来勾画江南冬季的气候温润。“清”即中心明显,情趣鲜明。文章真切地描写出江南冬景的特殊情调,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真”即真切、自然,没有虚饰。作者抓住典型景物:冬草、冬雨、冬雪,突出江南之冬和暖、恬静的特征。

  3、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虚实结合、想像等。

2、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学习对比修辞、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投影学习目标(见上)

  二、导入新课与作者介绍:

  1.导入新课

  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美?(学生答)作家郁达夫,他选择了大家难发现美的季节——冬季,并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这节课就让我们借用大师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2.投影作者

  三、文本对话,整体感知(听朗诵磁带)

  1.正音

  煊羊肉(xuān)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

  槎桠(cháyā)给予(jǐyǔ)剥花生米(bāo)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o)夹衣(jiá)夹克(jiā)

  泊船(bó)湖泊(pō)月晕(yùn)晕头转向(yūn)

  搁笔(gē)搁不住(gé)

  2.问题讨论

  (1)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明确:对江南有明确的区域界定: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2)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快速浏览找出文眼。

  提示: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3)郁达夫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明朗的情调的?写了几幅画面?

  提示:屋外曝背谈天图、午后冬郊图、农村冬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四、品味赏析

  (一)屋外曝背谈天

  1.听朗读

  2.写出了冬天的什么特点?

  提示:晴暖温和的天气倒像是在春天,更有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生活气息很浓厚,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

  (二)午后冬郊图

  1.问:这幅画中有哪些景?有哪些颜色?(找出句子细细品读)

  提示: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2.给这幅画题句诗

  这样的冬景使人自然而然的联想起雪莱的诗句。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其实刚才看的屋外曝背谈天图、农村冬雨图都是如此,尤其是农村冬雨图,更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三)农村冬雨图

  1.这幅画你们喜欢吗?它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恬淡幽静)

  2.请同学朗读。学生评价有没有读出意境出来。没有就放录音。

  2.采用怎样方法才能读出意境?

  提示: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四)江南雪景图

  1.比较阅读

  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2.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3.总结:

  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了是“能饮一杯无”,更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不时地远处还会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的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了。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4.拓展阅读

  投影: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五)旱冬闲步图

  朱自清的《春》可是大家都熟悉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优美的文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严整的结构成为我们大家学写散文的楷范,确实朱自清的写景散文特别讲究结构的营造,他是用结构来一步步推动情感的发展的,而大家看一下郁达夫的文章。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地”。“觉得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

  (六)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什么手法?文章中还有比较的运用吗?目的分别是什么?1.和北方的冬景相比较。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雪:深几尺风:大若雷;人:躲两三个月蛰居

  江南的冬天-----晴暖,湿润

  树叶:不脱尽冷天:一两日灰云落叶晨霜太阳鸟雀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2.闽粤地区的冬景和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有什么区别?

  闽粤地区的冬-----极和暖,无冬意——秋花:许多,品种多;着衣:不得不至多绝对

  3.和北方的夏夜比较。北方的夏夜-----明朗

  4.和德国的寒郊散步比较。

  A.散步是一项非常悠闲的活动,在什么样的冬天才有情趣到郊外去散步呢?(晴和)

  B.从文中也可以找到答案的。第9小节。

  作用:突出晴和;与下文形成了照应。

  四、课堂总结

  1.本文还有什么特点?(提示:化用或仿照古典诗句,使语言更典雅。)2.从郁达夫的散文中学到了哪些写法?

  (1)多引用诗句,多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3)文章要溶进自己的个性。

  (4)行文节奏要和所写的意境相合。

  五、探讨心境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大家都知道,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

  六、结束语:

  通过鉴赏我们发现,平平常常的江南之冬,郁达夫发现了这么多的美。我们大家如能像作者那样,执着一颗寻美的心,睁开你们的一双敏锐的眼睛,那么你们会发现:美无处不在。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3、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组张朝霞

  教学设想:

  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

  2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江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闻名于世,引无数文人墨客忘返,留下无数动人诗篇。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江南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身为江南人的你们对江南的冬天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各自表述了自己心中的江南的冬天。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同为江南人的郁达夫写的《江南的冬景》,看看郁达夫和我们的观点有无

  相同之处。

  二整体感知

  问题: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

  (教学设想:初步感知描写对象的总体特点。)

  三局部研读

  1问题1:从这些词语中可以发现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画,那么作者选用了哪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画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每大组派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书写。)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自主删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问题2:任选一幅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图画,并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一幅?(如这些画选了哪些意象?这幅画使你想起了什么?)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欣赏自然之美。)

  3在选出图画并说明理由的基础上朗读此段课文(个体读与全体读相结合)

  (教学设想:在读中进一步品味江南冬天之美)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你认为作者在写江南的冬天时蕴含的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教学设想:由景到情,体会景中蕴含的情。)

  四分析写景技巧

  问题:郁达夫怀着闲适的心情写出了江南冬天明朗、悠闲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技巧写出来的呢?结合例子谈谈。

  (教学设想:让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学会作者的写景技巧,比如写景要细心观察事物发现美,抓住景物的特征,情景交融,运用对比、虚实结合、白描等手法,把体验到的美表述出来。)

  五拓展

  到这里我们体验了江南冬天的美景,并且学会了一些表述美的技巧。下面把昨天描写的校园景色的片段拿出来,根据所学的写景方法进行修改。(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一篇写得最好的拿出来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作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学设想:强化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学会了如何发现美、表述美。其实大自然的美是无限的,是无处不在的,美时刻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谛听天籁,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组张朝霞

  教学设想:

  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谛听天籁,欣赏自然之美。

  2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点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江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闻名于世,引无数文人墨客忘返,留下无数动人诗篇。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江南风景秀丽,人杰地灵,身为江南人的你们对江南的冬天有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各自表述了自己心中的江南的冬天。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同为江南人的郁达夫写的《江南的冬景》,看看郁达夫和我们的观点有无

  相同之处。

  二整体感知

  问题:快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江南冬景特点的词语。

  (教学设想:初步感知描写对象的总体特点。)

  三局部研读

  1问题1:从这些词语中可以发现作者眼中的江南冬天很美,象一幅幅水墨山水画,那么作者选用了哪几幅画来描绘江南的冬天?为它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并指出各幅画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每大组派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书写。)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自主删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2问题2:任选一幅最能引起你共鸣的图画,并说说为什么要选这一幅?(如这些画选了哪些意象?这幅画使你想起了什么?)

  (教学设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欣赏自然之美。)

  3在选出图画并说明理由的基础上朗读此段课文(个体读与全体读相结合)

  (教学设想:在读中进一步品味江南冬天之美)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你认为作者在写江南的冬天时蕴含的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教学设想:由景到情,体会景中蕴含的情。)

  四分析写景技巧

  问题:郁达夫怀着闲适的心情写出了江南冬天明朗、悠闲的特点,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技巧写出来的呢?结合例子谈谈。

  (教学设想:让学生在体验美的基础上学会作者的写景技巧,比如写景要细心观察事物发现美,抓住景物的特征,情景交融,运用对比、虚实结合、白描等手法,把体验到的美表述出来。)

  五拓展

  到这里我们体验了江南冬天的美景,并且学会了一些表述美的技巧。下面把昨天描写的校园景色的片段拿出来,根据所学的写景方法进行修改。(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一篇写得最好的拿出来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作出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学设想:强化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并学会了如何发现美、表述美。其实大自然的美是无限的,是无处不在的,美时刻就在我们的身边,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谛听天籁,感受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享受美的熏陶。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4、江南的冬景教案

  本专题是“人与自然”这一向度,共分为有层次的三个板块:谛听天籁(自然纯美展示),感悟自然(人生感慨抒发),湖山沉思(生态忧患思考)。

  江南的冬景

  方远

  教学目标

  1.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的确,“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是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写景名篇《江南的冬景》。

  二、重点词语

  1.多音字

  曝pùbào剥bāobō着zháozhuózhe晕yūnyùn

  夹jiájiā给jǐ泊bópō搁gēgé

  2.词语

  煊羊肉(xuān)寒暄(xuān)蛰居(zhé)

  乌桕(jiù)赭色(zhě)槎桠(cháyā)

  茗míng铭míng赫hè赦shè赭zhe腴yú谀yú

  三、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同年3月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1938年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常务理事。1938年12月携妻子抵新加坡。1942年5月由于日军进逼撤至苏门答腊,化名赵廉。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年50岁。

  作品有:《沉沦》《屐痕处处》《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出奔》等。

  四、写作背景

  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五、听录音。

  六、文本研习

  (一)朗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

  指江浙地区,除闽粤那些极南的气候异状之外的江南。

  2.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点?

  明确: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3.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中体现明朗情调的画面。

  冬季春意图寒郊散步图冬雨农村图

  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4.理清本文思路。

  (1)1-6节通过对比突出江南冬景的特点。

  (2)7-9节写江南的雨雪。(3)10节照应前文。

  (二)品味鉴赏

  1.评论家认为郁达夫的写景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哪些文字能体现这个特点?谈谈你感受。引用的诗词:

  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英国雪莱《西风颂》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唐五代李涉

  日暮: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唐白居易

  冬霄: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元洪希文

  雪夜: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

  早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齐己

  五彩的文字:

  灰云霜白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边带绿意

  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乌蓬小船红黄的垂暮天

  2.作者对江南雪有没有作实景描绘,为什么?

  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按不同时间引用诗句来描写,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结果,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

  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

  3.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请填写下表。

  着眼点 比较点 作用

  人的生活 北国:蛰居异境 江南:曝背谈天 突出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

  情调 秋天:读书、写字的最惠季节 冬天:如同北方的夏夜 突出江南冬天的明朗情调。

  花草植被 闽粤:春秋的延长 江南:含蓄生气 突出江南冬天的温润生机。

  人的习惯 德国:寒郊散步 江南:寒郊散步 突出江南冬天的逍遥宜人。

  4.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本文“形”是五幅江南的冬景图,“神”是抒发了赞美、眷恋江南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清新明朗的心境。

  5.文中的雨雪天气以及晴和的日子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为什么?

  明确:作者高超的构思已经将读者引导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这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情绪的散步。

  6.散文的种类多样,不能一概而论。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叙述性散文;描写抒情性散文说理性散文。

  七、总结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什么?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八、迁移训练

  课堂口头训练,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假如你以《盱眙的冬天》为题写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要求通过盱眙冬景的描写,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如喜悦、惆怅等,你会选择哪些景物呢?

  九、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手册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5、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

  江苏盱眙中学董志霞

  教学目标

  1.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教学过程:

  本专题是“人与自然”这一向度,共分为有层次的三个板块:谛听天籁(自然纯美展示),感悟自然(人生感慨抒发),湖山沉思(生态忧患思考)。

  一、导入本课文

  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的确,充满诗情画意,这就是郁达夫写景散文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写景名篇《江南的冬景》。

  二、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后到嘉兴、杭州等地中学求学。由于聪颖好学,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校方开除。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7年8月退出创造社。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

  三、写作背景

  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四、整体感知

  1.听朗读

  2.注意字音

  围炉煮茗煊羊肉蛰居正月曝晒赭色槎桠绿林豪客犬吠恣意

  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点?

  明确: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五、文本研习

  1.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中体现明朗情调的画面。

  冬季春意图

  寒郊散步图

  冬雨农村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请找出并说说好处。

  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

  A.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B.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

  C.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

  D.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3.评论家认为郁达夫的写景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哪些文字能体现这个特点?谈谈你感受。

  引用的诗词: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马上会来。

  暮雨潇潇江上村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五彩的文字:

  灰云霜白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边带绿意

  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乌蓬小船红黄的垂暮天

  4.作者对江南雪有没有作实景描绘,为什么?

  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结果,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

  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

  5.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本文“形”是什么?神是什么?

  “形”是五幅江南的冬景图,“神”是抒发了赞美、眷恋江南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清新明朗的心境。

  6.文中的雨雪天气以及晴和的日子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为什么?

  明确:作者高超的构思已经将读者引导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这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情绪的散步。

  7.理解文章中体现的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什么?

  明确:总结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郁达夫是现代著名作家。早期浪漫派小说最主要的代表。主张接受新旧浪漫主义,宣称“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是千真万确的。郁达夫坦白率真,而又敏感内省愤世,故而他小说中的人物也都带有这种色彩。

  郁达夫与郭沫若的散文有近似之处,相当篇幅是本人经历的袒露,只是郁达夫更为坦诚,更为直率,对此,郁达夫也袒然自承:“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散文当然更是如此。确是景、情、意,都发挥到了极致,蕴蓄着“细、清、真”的诗意和一种明清两朝的名士氛围。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相应题目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6、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李向东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培养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来发现、感悟、鉴赏自然之美。

  二、体会文章景中寓情、情景合一的特色。

  三、体会文章语言上清新、简洁、明丽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一、多读,在读的基础上发现、感悟自然之美。并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合作、探究,发现、鉴赏文本之美、自然之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加强自然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对比,突出江南冬景的特点。

  二、景中寓情、情景合一的写法,以及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情感。

  三、清新、简洁、明丽的语言特点。

  教学课时一个半课时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由单元专题导入

  谛听天籁:表述自然之美;

  感悟自然:体会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

  湖山沉思: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6年1月1日《文学》第6卷第1号,收于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闲书》。

  三、听录音朗诵,要求学生听后,

  ①、谈谈对江南有了哪些初步印象?

  晴暖、温和、明朗、闲适、快活、逍遥┅┅

  ②、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写江南冬景的?

  1、对比2、正面描绘景物

  三、合作、探究,诵读体会

  (一)、⑴作者用了哪些对比?突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具体特征。〔注意抓关键词〕

  ①(1、2节)北国与江南的冬天――情暖温和,有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②(3节)江南冬天与秋天}

  ③(3节)江南冬景与北方的夏夜}明朗的情调

  ④(4节)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区域界定

  ⑤(6节)法国与江南的寒郊散布――快活、闲适、逍遥

  ⑵每讨论一处,可让学生读一读,加以体会。

  ⑶总结:通过对比,流露出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二)、⑴作者如何正面描写江南冬景的?分别突出其哪些特征?

  江南的植物(5节)生气(绘画)

  冬雨中的江南(7节)悠闲(绘画)

  冬雪中的江南(8节)雪趣(吟诗)

  旱冬时的江南(9节)情和(写实)

  ⑵分别指定学生读一读,要绘声绘色地读,读出感情。

  ⑶总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此四段文字景中寓情、情景合一,流露出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三)、语言上有何特色?

  清新、简洁、明丽

  ⑴第五节清新、明丽

  ①红叶

  雪白

  赭色

  绿意

  ②诵读体会。

  ⑵第二节简笔勾勒,不事雕琢,简洁、朴实、清新

  ①树叶

  寒风

  晨霜

  太阳

  鸟雀

  老翁小孩

  ②诵读体会。

  ⑶第七节简约、朴实、清新、明净

  ①门对

  窗临

  树林

  白雨

  乌篷小船

  茅屋

  月晕

  ②诵读体会。

  四、小结全文

  景物的美就是心灵与自然的融合。

  作者以如此简约、清新、明净之笔,精心描绘江南冬景,源于作者对自然之爱、生活之爱,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有着美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们更应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五、活动体验

  参照王国维的话,说说

  (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两段写景文字分别表露的情感。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催;薄暮冥冥(míng明),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chán缠)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止)汀(tīng听)蓝,郁郁青青(jīng京)。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二)、两首写秋诗歌分别表达的情感。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六、布置作业

  选取自然一景,精心描绘,并将你的情感融入其中,400字以上。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7、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

  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4、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颂读、讨论、赏析相结合

  教学设想: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江南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春天的江南是如此的美丽多彩,冬天的江南也应该别有一番风味吧。让我们追随着郁达夫的美文一起来领略一下江南的冬景(板书)。

  二、分析课文(整体阅读)

  引:我们大家知道阅读一篇文章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它可以分为这样几步:(板书)

  1、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2、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3、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步,请大家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中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运有了哪些写作方法?(板书)

  明确:对比,正面描写,虚实结合,想象(板书)

  2、文章中有几组对比,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板书)

  ①(1、2)北国与江南的冬天——晴暖温和,有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②(3)江南冬天与秋天明朗的情调

  ③(3)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

  ④(4)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温润

  ⑤(6)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

  小结: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优美、闲适、温暖、和煦等主要特征。

  三、分析课文(精读)

  1、正面描写江南冬景的有哪几小节?分别描写了什么?

  明确:第5小节——江南的植被

  第7小节——江南的冬雨

  第8小节——江南的冬雪

  第9小节——旱冬时的江南

  引:既然大家已经找出了具体的描写江南冬景的精彩段落,下面我们来完成阅读的第二步,即对这些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

  2、分析第5小节

  A、指名朗读第5小节

  B、找出该节中能概括冬天江南特点的一句话

  明确: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C、该句的依据是什么?(三点即可)

  明确:芦花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生命;雪白的桕子挂在枝头,可以乱梅花之真;草根总带点绿意。

  3、分析第7小节

  引:冬天的江南是含蓄而有生气的,冬雨中的江南又是什么样子呢?

  A、齐读本节

  引:这一节中作者用绘画的方式,借助于想像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画

  B、请大家用文中的词句为本段所描绘的画面加个标题

  明确:暮雨潇潇江上村微雨寒村

  C、这幅画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悠闲以至胸襟洒脱终至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D、再读本节(看时间)

  4、分析第8节

  引:冬雨中的江南是如此的悠闲,冬雪中的江南一定也不赖吧?

  A、师范读

  B、简要赏析几首诗

  白居易《问刘十九》“新酿的米酒泛起绿色的泡沫,小火炉吐露着红色的火焰,在天空彤云密布大雪即将来临的时侯,我希望我的朋友能来和我共同把酒话古今。”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苍茫的山峰看来是那么的遥远,柴门内的狗不停地叫着,似乎是在欢迎那风雪夜中归来的人。天寒地冻,远山苍茫,显露出一股凄清、寂寥的韵味。在一片寂静中,突听犬吠声声,仿佛是死寂中乍见活泼生机,倍觉亲切、温暖。”

  引:.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幻灯片)

  C、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好处:这样写别致新巧,不仅为文章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也使作者笔下的雪别有情致与韵味。

  小结:作者用吟诗的方式避实就虚地写出了江南雪景的美丽,没有雨雪的江南冬天,课文中称之为“旱冬”,旱冬时的江南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快速浏览回答(晴和,让人快活)

  四、总结全文

  引:江南的冬天无论有无雨、雪总是充满生机的、闲适的、诱人的,这样的美景引诱得人岂能坐得住,那就去散散步吧,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节。

  好了,讲到这里我们阅读的第二步也已完成了,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这篇优美的文章是如何构思的。(幻灯片)

  北国的冬天——蛰居异境

  总写江南的冬景——明朗的情调比较

  江南的晚秋——读书、写字人的最惠季节

  南国的冬天——春秋的延长

  寒郊散步——生气、恩惠

  江南的冬景

  寒村微雨——悠闲、迷人虚实结合

  评写江南雪景——美丽

  江南旱冬——晴和、快活

  结尾——亲身去感受江南的冬景

  五、艺术特色

  引:整体阅读和精读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步骤,请大家讨论一下这篇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1、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作者选取了江南冬景的几幅画面(举例:寒郊散步能让人感觉到含蓄的生气,寒村微雨能让人到达死生不问的悠闲境界……这些画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挚爱。情和景是那样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

  2、抓住特点,突出特征

  写景抓住“细”“清”“真”的特点。“细”即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如用“芦花”“红叶”“赭草”来勾画江南冬季的气候温润。“清”即中心明显,情趣鲜明。文章真切地描写出江南冬景的特殊情调,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真”即真切、自然,没有虚饰。作者抓住典型景物:冬草、冬雨、冬雪,突出江南之冬和暖、恬静的特征。

  3、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虚实结合、想像等。

  六、作业:完成《冬天之美》课后阅读练习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8、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

  一、介绍作者

  二、郁达夫散文特点

  三、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江南的冬景》中,我们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江南冬天很好,阅读之后,你能够用哪些更具体的词语来替换这个“好”字?

  2.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

  哪些主要特征?

  3.在做完以上阅读思考之后,你又发现了江南冬景的哪些美妙所在?

  学生讨论。理清思路:

  1、《江南的冬景》里,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第一至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一是着眼于人的生活,将北国冬天的蛰居异境与江南的冬天的曝背谈天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江南冬天户外活动的乐趣;二是着眼于情调,将江南冬天与秋天的作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突出“明朗的情调”;三是着眼于花草植被,将闽粤等地的冬天――春、秋的延长,与江南冬天――含蓄生气作比较,突出江南冬天的温润生机,同时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四是着眼于人们的习惯,将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作比较,突出江南冬天的宜人,并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多媒体展示:

  着眼点 比较点 作用

  人的生活 北国:蛰居异境 江南:曝背谈天 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

  情调 秋天:读书、写字的最惠季节 冬天:如同北方的夏夜 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明朗情调

  花草植被 闽粤:春、秋的延长 江南:含蓄生气 突出江南冬天的温润生机

  人的习惯 德国;寒郊散步 江南:寒郊散步 突出江南冬天的逍遥宜人

  这里写法上与《古都的秋》这一篇文章非常相似。

  以上为第一部分(1-6节):侧面描写江南的冬景。

  2、阅读第二部分(7-9节):正面描写江南的冬景。

  ◆阅读第七段,写冬雨中的江南――悠闲境界,画一般的意境。找出文中关键句子。

  ――“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这一个境界”指的是什么境界?

  ――悠闲境界。

  总结: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像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能够较好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善于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绘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阅读八段,写冬雪中的江南――诗意境界。这里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按不同时间(日暮-冬宵-雪夜-早晨)引用诗句来描写,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

  ◆阅读第九节,写旱冬的江南——晴和。散步的好天气。

  文中的雨雪天气以及晴和的日子变换频繁,但读来没有生硬凑合的感觉,仍是浑然天成的一个整体,主要原因是作者高超的构思已经将读者引导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这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情绪的散步。

  正面描写江南的冬景:

  冬雨中的江南悠闲(绘画)

  冬雪中的江南雪趣(吟诗)画意诗情

  旱冬时的江南晴和(写实)

  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照应全文行云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洒脱无羁的荡开。至此,作者的情绪已经带领读者完全融入到江南冬景的优美意境中去了。

  四、总结: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行文风格,体会到,江南冬景的悠闲和暖、作者心境的闲适和行文时的舒缓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谐统一。

  作者对自然纯美的注视和欣赏,把自己融入到自然中,在自然中体验到的是一个人的生存境界,洒脱的心胸,对名利的淡薄,这是一种美的享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样,就做到了通过简省洗练语句传达丰富的意象这一目的。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感触:“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

9、《江南的冬景》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4、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颂读、讨论、赏析相结合

  【教学设想】: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江南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春天的江南是如此的美丽多彩,冬天的江南也应该别有一番风味吧。让我们追随着郁达夫的美文一起来领略一下江南的冬景(板书)。

  二、分析课文(整体阅读)

  引:我们大家知道阅读一篇文章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它可以分为这样几步:(板书)

  1、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2、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3、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步,请大家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中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运有了哪些写作方法?(板书)

  明确:对比,正面描写,虚实结合,想象(板书)

  2、文章中有几组对比,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板书)

  ①(1、2)北国与江南的冬天——晴暖温和,有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②(3)江南冬天与秋天明朗的情调

  ③(3)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

  ④(4)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温润

  ⑤(6)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

  小结: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优美、闲适、温暖、和煦等主要特征。

  三、分析课文(精读)

  1、正面描写江南冬景的有哪几小节?分别描写了什么?

  明确:第5小节——江南的植被

  第7小节——江南的冬雨

  第8小节——江南的冬雪

  第9小节——旱冬时的江南

  引:既然大家已经找出了具体的描写江南冬景的精彩段落,下面我们来完成阅读的第二步,即对这些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

  2、分析第5小节

  A、指名朗读第5小节

  B、找出该节中能概括冬天江南特点的一句话

  明确: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C、该句的依据是什么?(三点即可)

  明确:芦花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生命;雪白的桕子挂在枝头,可以乱梅花之真;草根总带点绿意。

  3、分析第7小节

  引:冬天的江南是含蓄而有生气的,冬雨中的江南又是什么样子呢?

  A、齐读本节

  引:这一节中作者用绘画的方式,借助于想像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画

  B、请大家用文中的词句为本段所描绘的画面加个标题

  明确:暮雨潇潇江上村微雨寒村

  C、这幅画给人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悠闲以至胸襟洒脱终至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D、再读本节(看时间)

  4、分析第8节

  引:冬雨中的江南是如此的悠闲,冬雪中的江南一定也不赖吧?

  A、师范读

  B、简要赏析几首诗

  白居易《问刘十九》“新酿的米酒泛起绿色的泡沫,小火炉吐露着红色的火焰,在天空彤云密布大雪即将来临的时侯,我希望我的朋友能来和我共同把酒话古今。”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苍茫的山峰看来是那么的遥远,柴门内的狗不停地叫着,似乎是在欢迎那风雪夜中归来的人。天寒地冻,远山苍茫,显露出一股凄清、寂寥的韵味。在一片寂静中,突听犬吠声声,仿佛是死寂中乍见活泼生机,倍觉亲切、温暖。”

  引:.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幻灯片)

  C、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好处:这样写别致新巧,不仅为文章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文化氛围,也使作者笔下的雪别有情致与韵味。

  小结:作者用吟诗的方式避实就虚地写出了江南雪景的美丽,没有雨雪的江南冬天,课文中称之为“旱冬”,旱冬时的江南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快速浏览回答(晴和,让人快活)

  四、总结全文

  引:江南的冬天无论有无雨、雪总是充满生机的、闲适的、诱人的,这样的美景引诱得人岂能坐得住,那就去散散步吧,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节。

  好了,讲到这里我们阅读的第二步也已完成了,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这篇优美的文章是如何构思的。(幻灯片)

  北国的冬天——蛰居异境

  总写江南的冬景——明朗的情调比较

  江南的晚秋——读书、写字人的最惠季节

  南国的冬天——春秋的延长

  寒郊散步——生气、恩惠

  寒村微雨——悠闲、迷人虚实结合

  江南雪景——美丽

  江南旱冬——晴和、快活

  结尾——亲身去感受江南的冬景

  五、艺术特色

  引:整体阅读和精读我们都完成了,现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步骤,请大家讨论一下这篇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1、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作者选取了江南冬景的几幅画面(举例:寒郊散步能让人感觉到含蓄的生气,寒村微雨能让人到达死生不问的悠闲境界……这些画面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挚爱。情和景是那样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

  2、抓住特点,突出特征

  写景抓住“细”“清”“真”的特点。“细”即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如用“芦花”“红叶”“赭草”来勾画江南冬季的气候温润。“清”即中心明显,情趣鲜明。文章真切地描写出江南冬景的特殊情调,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真”即真切、自然,没有虚饰。作者抓住典型景物:冬草、冬雨、冬雪,突出江南之冬和暖、恬静的特征。

  3、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对比手法、虚实结合、想像等。

中学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评语好评 范文大全2 发言稿 报告 合同协议 方案模板 心得体会 个人工作计划 美食好评 锦旗内容 节日演讲稿 年终工作总结 幼儿园工作总结 学习资源 作文大全 祝福语 标语 文案 诗词 中学教案 故事 辞职报告 反思 个性签名 橙光攻略 名字大全 精美句子 心情说说 说说文案 个性说说 好评大全 脑筋急转弯 谜语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