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教案中学教案

搜索吾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等奖——《社戏》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等奖——《社戏》

时间:2022-11-30 20:50:08

类别:中学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等奖——《社戏》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社戏》

  常州市清潭中学 于伟军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有人说,城里不如农村好玩,城里的孩子不如农村的孩子会玩,城里孩子的能力不如农村孩子的能力强,大家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大家谈谈你的看法。

  二、调查情况。

  统计支持这个观点和反对这个观点的学生人数。看来 大家意见不是一致,那么下面就请你们各自就自己的观点来谈谈你们的见解和理由。咱们开展一个小辩论。正方:城里不如农村好玩,城里的孩子不如农村的孩子会玩,城里孩子的能力不如农村孩子的能力强。反方:城里比农村好玩,城里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会玩,城里孩子的能力比农村孩子的能力强。要求:在阐述理由时要谈出你城里或乡下的趣事。

  三、学生辩论,谈趣事。

  四、教师导入。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姑且先放到一边,今天我们先一起来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我们来学习鲁迅的一篇小说《社戏》,回过头大家再来发表你们的见解。请大家自读课文,遇到字词问题查工具书或与同学合作解决,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根据事件的发展进程本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五、教师检测学生自读情况。

  请学生读下列字音,不准的由学生纠正。

  (归)省:xǐng 行辈:hángbèi 惮:dàn 絮叨:xùda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o 凫(水):fǘ 潺潺:chánchán

  (歌)吹:chuī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àn 皎(洁):jiǎ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 gé

  六、导入。

  请学生思考讨论“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根据事件的发展进程本文可分为哪几部分?”

  七、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八、教师明确。

  A、到赵庄去看社戏 B、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

  九、导入。

  大家通过刚才的自读感觉这篇文章所写的农村生活有趣吗?你喜不喜欢这样的生活?那么就文中的内容你比较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十、学生讨论交流。

  十一、 教师小结。

  大家谈到了平桥村的生活乐趣,看戏中的乐趣,以及看戏归途中“偷”吃罗汉豆的趣事,平桥村生活是丰富多彩,快乐无穷的,它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些都令大家十分感兴趣,那么对平桥村的人大家是怎样看的,这就是今天给大家留的思考题。大家课后思考对文中人物你喜欢哪一位为什么?并查找资料来补充这节课大家辩论的话题。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从“事”的角度领略了平桥村的生活乐趣,其实平桥村的人也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这节课大家就来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看平桥村的人的。

  二、导入。

  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昨天课后的思考,然后我们小组内推荐出代表我们全班来交流。

  三、学生讨论交流。

  四、老师参与并适时给予点评。

  双喜:

  聪明能干、 热情爽直、 聪明能干、有组织才能和号召力、小领袖、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阿发:

  热情好客、 淳朴无私 、 憨厚无私、善良、天真、活泼

  六一公公:

  善良纯朴、 宽厚、好客、豪爽风趣

  桂生:机灵 、勤快

  五、导入。

  大家在谈喜欢的人物时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使老师也感觉他们是那么的让人喜爱,我们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学习他们的为人。平桥村的事和人都叫我们喜欢,那么现在老师要调查一下,对我们上节课所争论的话题现在大家的立场是否有变化?支持正方的观点的举手,支持反方的呢?好,意见还是不能统一,那好现在我们对农村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也都回去找了支撑自己观点的资料,我们下面就接着上节课再来辩一辩好不好?

  六、学生辩论。

  七、老师小结。

  其实,无论是农村生活还是城市生活都有其迷人的一面,城里孩子和农村孩子也都有各自的长处和可爱的一面,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辨证的看,要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和优点,更要乐于接受对方的长处和优点,这样我们才会不断进步,大家通过辩论认识事物的能力也将会得到提高和发展。

  八、布置作业:

  请你就文中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自己去发现和分析。背诵课后规定语段。

2、走进水浒评女性——评赏《水浒传》中几个典型女性人物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了解《水浒传》中几个典型女性形象的事迹、性格等。

  3、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辩证地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身上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过渡语:

  同学们,都看过《水浒传》,对《水浒传》中很多人物故事:武松“景阳岗打虎”,鲁提辖的《拳打镇关西》等等,等等,很多同学一定能娓娓而谈。

  但是,老师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水浒传》中另一群人物:女人。水浒传中出现过的女性大约有七十六位,其中略为提及不作具体描写的有47人。

  同学们能说出几个女人的名字吗?——如果让你既说出女人的名字,又说出她的绰号,你还能说出多少呢?如果再让你讲讲她们的事迹,你还能介绍多少呢?

  1、学生交流。

  2、学生补充。

  3、老师视情小结。(这么多的女人,大家也就能记住这么几个人,而且呀,对他们的事迹晓之不多,可见,女性在同学们的心中,地位并不是很高哟,这不符合我们现代人的素养要求呀!)

  转入过渡语:

  大家刚才谈了你印象中“水浒女人”。这些“水浒女人”有三个位列108将,还有一位是貌美的女人潘金莲,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四个女人究竟是怎么样的女人,请大家用下面的句式概括地说说自己对这些人物的认识。(屏显1四个女人图)

  1、用“我认为_______(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潘金莲)是一个____的女人,真是(可叹、可恨、可怜、可爱……可以多选)呀!”的句式来评价一下你心中的《水浒传》的女人。(屏显2)

  2、师酌情小结(这里同学可能都谈潘金莲可恨,而对于其她三人一般都是可叹可怜)。

  转入过渡语:

  大家概括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如果让你给几位美女排位话,你觉得谁最美,再美的又是谁呢?那么,咱们先重点来聊聊两位美女。

  潘金莲,

  1、哪个学生能介绍一下潘金莲相关的故事呢?

  2、学生相互交流,师生注意听。

  3、谈谈对潘金莲嫁给武大郎的看法呢?

  转入过渡语:

  潘金为了自己的享乐,谋杀亲夫,确实是一个可恨的狠毒女人。但是,古语说得好:人之初,性本善!潘金莲从一出生就是这样一个狠毒的女人吗?请看在“互动中国”和“人民网论坛”上有这样一则专家评述:

  (屏显3)潘金莲是裁缝潘裁的女儿,是民间美女。就自然素质看,“有姿色”,也就是说容貌漂亮,“缠得一双好小脚儿”。“本性机变伶俐”。就才艺素养看,“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教他读书写字”,会“品竹弹丝,女工针指”。聪明漂亮,才艺双全,知书识字。金莲在王招宣府七年,王招宣死后,又被卖与张大户,在张大户家再习弹唱,学弹琵琶。这时,金莲“长成一十八岁,出落的脸若桃花,眉如新月”,是一位聪明美丽与纯真可爱少女。

  张大户想霸占潘金莲不成,把金莲嫁与卖炊饼的(三寸丁糓gǔ树皮,糓树,树皮粗糙)武大为妻,形成强烈的反差,等于是对金莲的惩罚,是极不公平极不合情理的。

  当打虎英雄出现在金莲眼前,武松的男性美与力,使金莲动情。遭到武松严词拒绝,爱的梦想破灭。金莲在人生路途上遭受到沉重打击。渐渐堕落以至杀大郎而走向深渊。

  转入过渡语:

  1、看了上面的介绍,让你再评潘金莲,你会如何评呢?

  学生交流——师生补充点评。

  2、从我们再评潘金莲,我们知道了在品评小说作品中的人物时,要注意什么?

  (屏显4)

  对武大郎之死并没有一味地指责潘金莲,而能分析其原因,评道:“金莲为富家婢,主人不能通,怒赠武大郎;大郎不自揣,娶为妇,又移寓阳谷县,与王干娘比邻。呜呼,大郎所以死也!”——《王本》(王望如)

  转入过渡语:

  由《王本》我们感受到造成潘金莲变坏是有原因的,除了她自身的素质外,还有其它的原因,你能概括出来吗?(明确:张大户可憎、自私;武大郎不思考不自揣;所触之人王婆狠毒,相处环境差等三个条件,促使了潘金莲变坏!)

  这也提醒我们在品评作品中的人物时,要注意客观辩证,实事求是!

  (明确:结合历史,客观辩证正地评价)板书:客观辩证

  实事求是

  转入过渡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最美的武功最高的女人是谁吗?

  1、学生交流。

  2、师生互动点评。[明确:扈三娘]

  3、师:你能说说扈三娘的故事吗?

  4、学生交流,师视情况小结转入屏显。

  (屏显5)

  《水浒传》63回,扈三娘一出场有词描述:“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玉手纤纤,双持宝刀,恁(nèn)英雄煊赫(xuānhè名声大)。眼溜秋波,万种妖娆堪摘,得胜归来,战士消魂,敌人丧胆,女将中间奇特。”第55回,扈三娘一战就将对手大将彭玘[qǐ]活捉.后来活捉郝思文等大将.如此赫赫战功,扈三娘的待遇并不高,排座次,排位59,手下败将郝思文41、彭玘43、王英58。

  丈夫王英,人品、武艺、相貌与三娘相差甚远.

  扈三娘着墨不多,小说中只说两句话:”这私无理!”还是”心道”.她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一个哑美人,这个能征惯战,武艺高强的美人.最后为报夫仇,竟然莫名其妙地死于一砖之下,死得很是随便!

  转入过渡语:

  待遇不公,美丑相配,着墨不多是何原因呢?

  1、学生交流。

  2、师:视情况进行点评。

  (屏显6A)宋江曾说:

  宋江带来一批人入伙,在晃盖推让之下只做了第二把交椅,宋江说了一句话:“休分功劳高下……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转入过渡语:

  可是到真正排名的时候,为什么排在后面呢?(明确原因:封建伦理观念,女人没有地位,是受歧视的;作者的思想也有局限;你女人再行,也不能超过丈夫等等)

  学生交流——师出示“屏显”

  (屏显6B)《中国商报》采访专家吴淑平说:

  《红楼梦》写贵族家庭的衰败开了路。《三国演义》没有写家庭,写的是政治斗争。《水浒》没有写家庭,写的是绿林山寨。所谓的“妻子”只如刘备所说如衣物,女人是没有地位的。

  (屏显6C)有专家说:扈三娘的遭遇是“《水浒传》对于女性的蔑视与摧残”。

  (屏显6D)东华理工大教授说:

  这是施耐庵在表现一种“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意识!

  转入过渡语:

  为什么说女人没有地位,这从很多其它的作品中也能看出一二来。

  (屏显7)互动百科历史研究小组曾这样探讨:

  崇祯十二年,李自成在潼关园大败,逃到商洛山中,当时觉得穷途末路,几次要自杀。养子李双喜劝阻了,他的大将刘宗敏为了辅佐李自成东山再起,回去就把自己两个妻子杀掉。然后其他的一些壮士,也就是李自成的死党们,一看大将军刘宗敏如此做事,也回去把自己的妻子杀掉。杀掉以后表示死心塌地跟朝廷再战。李自成这样才轻骑突围,终于东山再起。这样一种观念,视女人为累赘,视女人为物品,他们把女人处死,就好像烧掉山寨一样。那些女人是没有人格地位的,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的作者,他也是这样一种心态,轻视妇女,视妇女于草芥,如虫蚁。

  转入过渡语:

  由潘金莲的评点,我们知道可恨之人,总会有可爱可怜之处,提醒我们评价一个人物,要注意客观、辩证,那么,从扈三娘的境遇来说,品评人物,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

  [明确:联系历史背景]板书:联系背景

  查看资料

  转入过渡语:

  (屏显8)

  《水浒传》塑造的女性人物有好有坏,明清评点家对她们的评价亦有褒有贬,字里行间充满对善良女性的关爱和对不良女性的痛恨,既不是特意反女性,也不存在情与理的矛盾,因此,我们今天的看这些名著,评点其中人物,也必须实事求是,联系背景,客观辩证,并且要注意在研读的过程中,查找资料,佐证自己的研读。

  转入过渡语:

  学生交流——师:社会发展到今天,女性的地位如何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然后再出示“屏显”专家吴淑平认为:

  (屏显9)现代社会虽然开放很多,女人与男人在理论上是平等的,但实际上还是个男权社会。商场中虽然有女强人,但数量与男人比,显然少了很多。这就可以看出,尽管现代社会,商场中的男女是平等的,但女人要成功,比男人困难得多,女性在高层职位中占少数。这跟《水浒》一样,尽管一丈青扈三娘才艺卓绝,兢兢业业,整天随丈夫矮脚虎出战,她的名次也只能排在丈夫之后。——专家吴淑平

  转入过渡语:是啊,我们的思想还要解放,只有把我们的女性真正地从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中解放出来,我们的男女才会真正地平等,我们的生活也才会更好的和谐起来。

  同学们,还有两个女人:顾大嫂和孙二娘,我们如何来评价她们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金圣叹是如何评价108将中另外二位女性的。

  金圣叹评水浒是出名的,但他专门评价女英雄的文字并不多。

  第二十六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中金圣叹主要是对情节展开的评点,只有在小说描写孙二娘外貌时评道:今写此妇人,既远近皆详矣,乃觉眼前心上,如逢鬼母,何也?这说明金圣叹对其外貌肯定是不敢恭维的,但在救下武松让武松装扮成行者时,夹批赞孙二娘道:“独表孙二娘能”。

  在第四十八回中金圣叹评道:“一篇写顾大嫂,全用不着窈窕淑女四字”。由此处看,对顾大嫂的评价与对孙二娘的差不多,但接着有几处夹批皆称顾大嫂为母旋风,云“意思实与李逵无二”。黑旋风李逵是金圣叹极称赞的人物,这说明金圣叹对这类女英雄也是肯定的。

  (屏显10):今写此妇人,既远近皆详矣,乃觉眼前心上,如逢鬼母,何也?

  独表孙二娘“能”!

  一篇写顾大嫂,全用不着窈窕淑女四字

  意思实与李逵无二

  转入过渡语:

  金圣叹对孙二娘和顾大嫂的评价虽然惜字如金,但也难能可贵了。对这两个人物的评点,我们作为作业,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来评点一二。

  板书:

  客观辩证联系背景

  人物(女人)

  实事求是查看资料

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及复习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一、导语: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分别运用不同的题材,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魅力,这节课让我们重温这几篇课文,进一步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

  二、复习目标与重点:

  1.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3.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4.感受作品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5.巩固重点词汇注解和句子翻译。6.背诵《古代寓言二则》、《古代诗词三首》。

  ※复习重点:目标:1,2,5,6

  三、复习提纲.

  (1)文学常识

  作品 作家 简介

  《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散文家,诗人,当代作家

  《繁星》 巴金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巴金,著名的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冰心诗四首》 冰心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安恩和奶牛》 约翰尼斯.延森 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

  (2)熟记下面的字并注音。

  诠(quán)释憧憬(chōngjǐng)裨(bì)益半明半昧(mèi)霎(shà)眼

  折叠(dié)褶(zhě)皱撂(liào)下木屐(jī)锃(zèng)亮

  瘦骨嶙峋(lín)(xún)熙来攘(rǎng)往磨蹭(cèng)翕(xī)动

  反刍(chú)找茬(chá)瑕疵(xiá)(cī)粗粝(lì)锱铢(zì)(zhū)踌躇(chóu)(chú)

  (3)熟记下面古文重点词汇注解。

  自度(量长短)其足宁信度(这里指量好的尺寸)遂(终于)不得屐至之(到…….去)市遽(立刻,匆忙)契(雕刻)其舟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4)熟记下面古文重点句子的翻译。

  至之市,而忘操之: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

  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5)依据课文默写。

  A、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B.背诵:《古代寓言二则》《古代诗词三首》

  四自主复习(20分钟)要求:

  (一)按复习提纲复习课文。

  (二)强化记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五合作探究

  (一)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1.细读小说中的描写,说说他们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1)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

  (2)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课本16页探究.练习2)

  2.《母亲》一诗中两个“躲”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有过这种体验吗?《纸船》中作者用叠纸船这个细节寄托了对母亲的挚爱,你能不能也仿写一个细节表达同样的感情?(课本11页探究.练习一)

  3.说出《古代寓言二则》的寓意有哪些?

  六、总结提升:

  1.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各有特色,分别通过散文《为你打开一扇门》,散文诗《繁星》,诗歌《冰心诗四首》,《寓言》《古诗》等不同的体裁展示了文学的魅力。相信文章中,优美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形象,一定让我们发自内心的贴近文学,爱上文学。

  2.方法指导:

  (1)文章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我们不但要会读,而且还要会写,会用。

  (2)学会通过语言,归纳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3)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

  七、达标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①憧()憬()②涟漪()()③匿()笑

  ④qī()息⑤惊cha()⑥铁jǐ()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分)

  A《繁星》的作者巴金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其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等。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她的诗歌的代表作是《繁星》和《春水》两部集子。

  C王湾、苏轼是唐代人,杜牧是宋代人。

  D泰戈尔是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我们的课本里选了他三首诗:《金色花》、《告别》、《榕树》。

  3.找出与原文一致的一项()(3分)

  A、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贡献你自己!”

  B、这时我忘记了一切。我在星的怀抱中微笑着,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抱里了。

  C、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D、有的被大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4.写出诗词的上句或下句(7分)

  A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C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___________。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____________。

  D请默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词赏析(1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_____,。

  ①请默写出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②赏析颔联、颈联。(6)

  颔联:

  颈联:

  ③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3)

  6、赏析古诗——《赤壁》(5分)

  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①、这是一首诗,这类诗的特点是借古抒怀或者借古讽今。

  ②、这首诗的前两句借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后两句

  。全诗含蓄的表达了

  。

  7、文言文阅读:(共12分)

  ①郑人买履》的作者是,家代表人物。

  《刻舟求剑》选自,是组织编写的论文集。(2分)

  ②.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反归取之遽契其舟

  入水求之自度其足

  ③.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2分)

  A.而置之其坐()通()意思是()

  B.反归取之()通()意思是()

  ④.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宁信度,无自信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说说《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所说明的道理。(2分)

  8、作文那一次,我真的了

  (一三大题答案略)

  二、(一)①C;略

  (二)1.作者仿佛回到童年,陶醉在母亲的怀抱里,感觉温馨、舒心和惬意。

  2.不好。这句话用一个“看”字呼唤读者,与读者在感情上直接交流,让读者注意巨人星座的形状,又暗示船在前行,还表露了作者心中涌动的激情。

  3.如:“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作者的眼里,天上那许多认识的星星都有眼睛,有嘴巴,在思想,它们走近“我”,同“我”交谈。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情真意切,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萌其情,产生无穷遐想。

  (三)1.第(13)段

  2.(1)孝敬老人,姑父带来的苹果,全给太婆吃。(2)疼爱孩子,让两个孩子嚼苹果皮,体会苹果的滋味。并教育孩子孝顺老人。(3)严以律己,自己连苹果皮都舍不得嚼。

  3.不好。“嚼”字在文中是细细品味的意思,换成“吃”字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4.30年前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不仅使“我”第一次品尝到苹果的香甜滋味,更使我品尝到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带给自己的甜美,因此至今难忘。

4、《作文其实并不难——快速构思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能用作作文主题的基本词语(真善美假恶丑);熟知作文构思的基本流程。

  2能力目标:掌握作文构思流程,能快速构思,当堂列出作文提纲。

  教学难点:快速构思,当堂列出提纲。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文能力由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综合而成,其中写可以简单理解为写作文的能力,但它并不孤立的存在。会听会说会读其实你也会写了,简言之,作文并不难。当然,写好作文是有一定的方法的。

  二经典评析

  《龟兔赛跑》

  a故事:兔子与乌龟比赛跑步,兔子在途中睡觉,乌龟一直爬,最后因为兔子睡过头,乌龟胜利。

  b主题:骄傲坚持

  c人物:兔子乌龟

  三方法概述

   题目——主题——人物——情节——语言——修改

  看题目想主题排人物列情节词语推敲修改润色

  附:

  1可以用做主题的词语

   歌颂真、善、美:

  母爱责任奋斗理解诚实守信自信奉献勤奋谦让快乐追求、宽容、善良

  感激幸福温暖

   揭露假、恶、丑:

  自私、偏见、欺诈、误解、卑鄙、失信、贪欲、懒惰、自卑、无知、虚伪、愚昧、迷信、虚假、逃避、

  2人物设置要具体(给人物取一个具体的名字)。

  3根据人物关系构思故事情节。

  四训练导引

   主题选项构思训练(要求每分钟有8种以上构思):

   1、《一枚硬币》:

   2、《今天我值日》:

   3、《礼物》:

   4、《中秋之夜》:

   5、《自习课上》:

  一句话构思训练:

   要求:能概括文章中心、主题思想

   字数不超过二十字

   例:《中秋之夜》的一句话构思:

   爱心回报,师生情深

   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心故事

   老华侨的思乡之夜,月是故乡明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一个贫困生心中的希望

   不该发生的悲剧

   赌博害人不浅

   假冒伪劣产品害死人

   列提纲训练

   《中秋之夜》

   主题选择:爱心+师恩

   主题故事:中秋之夜,老师家访,送去爱心

  人物:高老师、金宝、老金

  提纲:

  a金宝考砸了,不敢回家。

   b老金在家发脾气

   c高老师拎着月饼去家访

   d老金砍了甘蔗,金宝感动

   e中秋之月分外圆

  五作业布置

  《一节语文课》《妈妈不在家》《集市》

  六结束语

  作文其实并不难,每个人都能快速构思并妙笔生花,只要你坚持去写。

  桐峙中学包启营

5、秋天的风铃——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要点

  刘枫

  概述

  本单元仍以人生为主题,有的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选文有诗有文、有古有今、有中有外。内容比第一单元更多一些理性的成份。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与上一单元有延续性。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朗读训练(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感情)要求有所提高。

  关于《理想》

  这是一首哲理诗,教学时,应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去探究诗句的含义。

  诗人在诗中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象,阐述理想对于人生的决定意义。特别是诗中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以为,完全可以把这首诗作为学习比喻、学习诗歌的范文。

  这首诗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在朗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

  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可以补充如下问题: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人要有怎样的理想?

  ——怎样把远大理想贯穿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这个问题是对理解思考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建议用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在“读”,第二课时重点在“悟。

  关于《短文两篇》之《行道树》

  这是一篇当代散文,写的是神圣感情的体验。

  在道德情感价值观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习奉献者的精神。

  在知识技能方面,主要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的重点是把握行道树的象征意义。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一句话充满哲理,要好好领会。为什么行道树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

  抓住了“神圣、痛苦、深沉”这三个关键词,也就把握了文章的精髓。

  同时要注意两个对比:一个是行道树与原始森林同伴的对比,一个是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市民的对比。从这两个对比中体会“痛苦”二字,体会他们的自我牺牲精神。

  还可补充下列问题:

  ——行道树有什么特点?作者歌颂的是什么精神?

  ——课文在写法是有什么特点?

  让有兴趣的同学课外读一读张晓风的散文。

  关于《短文两篇》之《第一次真好》

  这是一篇当代散文,写的是新鲜感觉的体验。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使学生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真正含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知识能力方面,应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的重点是联系实际,探究为什么要珍重第一次。

  抓住“真好”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启发意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可补充下列问题:

  ——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我们获得怎样的启示?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关于《人生寓言》

  两则寓言,一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期望学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悟到该怎样对待好事?怎样对待坏事?

  应注意过程和方法的教学,最好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来准确地概括寓意。

  教学中要点到寓言的特点,渗透文体知识的教育。

  辨清两篇寓言写法上的不同点,第一篇是用童话故事写成的;第二篇作者自己参与其中,充当一个角色,这样的构思值得揣摩。

  《白兔与月亮》的语言很精美,要让学生多品味。

  作者有言:“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此语可帮助理解《落难的王子》。

  可以补充几个问题:

  ——《白兔与月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落难的王子》中为什么主人公定为王子?为什么写他的脆弱?为什么把厄运编得如此凶险?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为什么最后写“我”也遭了厄运?

  关于《我的信念》

  这是一篇随笔,是居里夫人的心灵独白,我们从中可以了解一个伟大科学家的内心世界。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及其取得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之间的联系。

  全文的核心是“献身精神”,是居里夫人思想品质的根本。

  弄清两个问题:

  ——居里夫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的心理特点?

  ——我们受到怎样的启发教育?

  前一个问题重在训练分析、归纳的能力;后一个问题则是教学内容的进一步迁移提升。

  梳理内容,是处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课在知识能力方面,要对课文的内容从不同层面进行梳理,还要考虑怎样排列才有条理。

  课外请学生阅读艾芙·居里的《居里夫人传》。同时,搜集与居里夫人一样伟大的科学家的资料,存入自己的学习资料库。

  关于《〈论语〉十则》

  这是十则文言语录,内容分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思想品德修养和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三个方面。

  前九章都是格言,最后一章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算作格言。因此,要认真研究格言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力求生动活泼。

  能力培养上要求能当堂成诵,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其中的成语、格言、警句,要求学生记住,摘抄下来。

  最好用师生交谈的形式疏通文意,不能要求在讨论中解决所有的问题。

  教读过程中,先要介绍孔子和《论语》,还应结合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或讲点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学有所得。

  关于《综合性学习·写作·中语交际》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利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2.引导学生搜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了解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4.使学生认识到语言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注意街头语言和广告语言的表现形式,锻炼中语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语文世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活动指导:

  1.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分成若干个小组,推选出各小组召集人,以小组为单位

  开展一次语文调查活动。也可以单独一人进行调查。

  2.在明确每个学生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后,提示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制订本小组或

  本人的活动计划。小组成员之间要注意分工合作。

  3.要求学生要将搜集来的资料加以梳理,把同一类型的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在一起,还要注意资料的装帧设计。最后全班交流,让全体学生分享这次活动的快乐。

6、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十五夜望月》

  常州市翠竹中学 薛涛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 赏析《十五夜望月》

  教师印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 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 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 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7、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我的思念是圆的》

  武进剑湖中学 周云

  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由《七子之歌》导入

  2、 自由朗读诗歌,试着读出感情

  3、 以小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朗读诗歌(全班学生做评委)

  4、 说说诗歌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内容,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你觉得诗人要表达的愿望,在今天看来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6、 诗歌中说:“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发挥你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表现你想象的情景

  作业:课后收集一些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文,并说说你选择此文的理由。

8、叙事详略得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根据文章中心选取写作材料。

  2.根据文章中心安排材料的详略。

  3.详写内容要细致刻画,略写内容进行概括式描述。

  学习重、难点:

  1.详写内容要细致刻画;

  2.略写内容进行概括式描述。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课堂学习:

  一、合作交流,探讨写法(15分钟)

  (一)回忆下面几篇文章,想一想作者详写的都是什么事情?为什么详写?完成下表:

  篇目 详写内容 详写原因

  阿长与《山海经》

  背影

  老王

  信客

  (二)结合课本中的“写作导引”部分,完成下列各题:

  1.我们可以根据中心确定材料的主次,主要的材料应该___________,次要的材料应该___________。

  2.预习导学第一小题的四篇课文中详写的内容和中心的关系是由与中心的___________决定的,与中心关系紧密的要___________,与中心关系不大但必须交代的要___________,与中心无关的东西___________。

  3.详写主要内容,要做到___________。

  4.略写次要内容,可以___________。

  二、运用写法,小试牛刀(25分钟)

  运用刚才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个最熟悉的一个人(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想写出她(他)的什么品质,准备选择哪些事件来写?

  2、分析所选的事件中哪个更能突出你所要表达的内容,这要详细叙述,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但是不可缺少的可以略写。

  3、根据文章的中心合理安排材料的详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评找出自己的作文是否根据中心对材料进行详略安排。

  2、通过互评找出同伴的作文是否根据中心对材料进行详略安排。

  学习重、难点:

  通过修改,明确在文章中根据中心安排详略的重要性,并结合文章中心安排好材料的详略。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学习过程:

  一、回忆旧知,巩固写法

  二、运用写法,自我修改

  1、自己阅读作文,看看选了哪些事写了什么,是否根据中心安排了材料的详略。

  2、班内展示自己的文章,说说通过写哪些事表达了什么,详写的内容和略写的内容分别是哪些。

  三、小组合作,内化写法

  1、小组内展示片段,彼此修改:是否根据文章的中心安排了材料的详略。

  2、班内展示同伴的作文,并说出修改的地方及修改原因。

  3、师生共同评价展示的文章,明确材料的详略安排的要求。

  四、运用写法,妙笔成文

  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课后继续修改作文,写成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力争做到根据中心确定主次,根据主次安排详略,详写内容细致刻画,略写内容进行概括式描述。

9、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词语家族的繁衍秘诀》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不同时期的课内文言篇目的用词特点,了解词语在音节、名称等方面自上古至现代的发展历程。

  2.了解音义任意结合法、摹声法等基础的造词法,了解造词活动的重要意义。

  3.通过对新词新语的分析体会汉语词语的变化发展,体会有生命力的新词语对于汉语保持活力的重要价值。

  【教学准备】

  1.了解一些新词新语及其含义。

  2.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

  【学习评价】

  1.能通过课内文言篇目的用词特点,理解汉语词语的发展历程。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8种造词法的概念,并举出相应的1-2个词语示例。

  3.能分析现有汉字词语的造词法。

  【课前预习】

  思考:2020年有哪些你感兴趣的新词热词?这些词语是如何被造出来的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汉语历经千年而不衰,不仅是因为它的规律性,而且是因为它的不断更新,为汉语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2.师生互动,探讨新词新语。

  关注:①哪个新词新语;②该新词新语的出处和含义;③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该新词新语是如何被造出来的。

  一、新词热议

  1.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

  复工复产,新冠疫情,无症状感染者,方舱医院,健康码,数字人民币,服贸会,双循环,天问一号,无接触配送。

  2.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

  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带货,云监工,光盘行动,奥利给,好家伙,夺冠,不约而同,集美。

  3.以上两组词有什么区别?

  明确:第一组词的政治气息更浓厚,而第二组词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4.通过以上两组词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明确:①词语一直在发展过程中;②新词新语的出现与社会环境、社会现实息息相关。

  二、词语的发展历程

  1.上古时期。

  ①形音义一体的字一词体系形成。

  ②复音词很少。

  ③借词主要来自西域。植物名以“胡”为代表。

  例如:胡笛,胡琴,胡床。

  来自西域的各物:骆驼,狮子,石榴,琵琶。

  以《劝学》为例:单音节词多,仅一个双音节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中古时期。

  ①单音词为主,多音词增多。

  ②词头词尾增多。

  词头:阿、老

  词尾:子,儿,头

  ③借词主要来自佛教。

  ④植物名主要以“海”为代表。

  百物珍异名称:橄榄,苹果,菠菜。

  以《师说》为例:双音节词增多,但仍以单音节词为主。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a.来自佛教的基本词和根词,如:魔,心,色,劫等。

  b.来自佛教的汉语日常词汇,如:世界,因果,实际等。

  c.受佛教影响,主谓式增多,如:自在;比喻造词得到了发展,如:雀立,蚕食,云集。

  d.来自佛经中的双音节词,如:修行,地狱,恐惧,微妙,救济,踊跃,刹那,瑜伽,涅槃,头陀,沙弥,罗汉等。

  3.近古时期。

  ①产生了比较典范的白话文著作,如《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还使用大量接近北方口语的词汇。

  ②双音词大量增加。

  ③借词来自蒙语、满语,但主要来自西洋。

  来自蒙古语的词:喇嘛,胡同,站,戈壁,歹,哈巴儿,哈巴狗。

  来自满语的词:妞妞,萨其马,马虎子,乌拉(鞋),喇忽,肋忒。

  ④植物名明代以前以“番”为代表,如“番薯”。

  清代以后以“洋”为代表。如“洋葱”。

  以《登泰山记》为例:双/多音节词大大增多。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4.现代时期。

  ①双音词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但在使用中单音词频度仍极高。

  ②世纪之交西洋名词大量涌入,其中相当数量通过日本转译。

  日语借形词:市场,公园,银行,国债,统计,博士,教授,艺术,小说,记者,蒲团,体操,会计,经费,警察。

  ③源于英语的“类词缀”大量产生。

  三、词语的形成

  1.造词:也就是创制新的词,解决语言中的一个词从无到有的问题。

  2.造词法。

  (1)音义任意结合法。

  用某种声音形式任意为某种事物命名的方法,产生的新词在音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西方也有这样的谚语:“这个孩子叫彼得,是因为那个孩子叫汤姆。”音与义的结合是偶然的,不同音只是为了起到区别作用。

  例:人、手、一。

  随着社会和语言本身的发展,语言要素的不断丰富,为造词提供了大量的原料,因此,人们运用音义任意结合法造词的情况越来越少了。但这种造词法现在有时还在被应用着,如某些化学元素的名称“镍、钠”。

  (2)摹声法。

  用人类语言的语音形式,对某种声音加以模拟和改造,从而创制新词的方法。事实上,就是把某种声音语言化,使其变成了语言中的词。

  世界上所有语言叫母亲都很相似“妈”“mom”“??”。

  例:①模仿自然界事物发出的声音来造词:猫、鸦、蛙、蛐蛐、蝈蝈、呼噜;哪、嗯、哎呀、咚、吱、当当、哗啦、轰隆、噼里啪啦。②模仿外族语言中某些词的声音来造词(外来词的一种),通常都把这类词称为音译词:咖啡(coffee)、沙发(sofa)、夹克(jacket)、吉普(jeep)

  (3)音变法。

  通过语音变化的方法产生新词。

  例:①儿化韵造词。

  §个(gè一个人的个,量词)——个儿(gèr个子的个,名词)

  §盖(gài盖住的盖,动词)——盖儿(gàir瓶盖的盖,名词)

  §扣(kòu扣上的扣,动词)——扣儿(kòur扣子的扣,名词)

  §铲(chǎn铲除的铲,动词)——铲儿(chǎnr铁铲的铲,名词)

  §黄(huáng黄色的黄,形容词)——黄儿(huángr蛋黄的黄,名词)

  §本(běn根本的本,名词;一本书的本,量词)——本儿(běnr本子的本,名词)

  ②多义词的义项通过音变独立成词(多音字):

  §好hǎo→hào,形容词→动词

  §流传chuán→传记zhuàn

  §见jiàn→xiàn

  (4)说明法。

  通过对事物加以说明从而产生新词的造词方法。

  往往由于人们说明的角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情况。

  例:①从事物的用途方面进行说明:保温瓶、消毒水、雨衣、燃料、烤炉、耕地、陪嫁、扩音器、收割机;②从事物的性质特征进行说明:方桌、回形针、优点、弹簧、甜瓜、前进、木偶戏、丁字尺、武昌鱼;③从事物的领属方面进行说明:火车头、细胞核、豆芽、鱼鳞、牛角、灯口、刀刃、橘子皮、鸡蛋黄;④通过注释的方法进行说明:牡丹花、菊花、芹菜、蝗虫、水晶石、比萨饼(注释说明类别),车辆、人口、纸张、房间、马匹、船只、枪支(注释说明单位),静悄悄、白茫茫、恶狠狠、亮晶晶、光秃秃、呆愣愣、笑嘻嘻(注释说明情状)……

  说明法比较灵活,能适应多方面的造词要求,因此,它是一种能产力很强的造词方法。

  (5)比拟法。

  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比拟、比喻等手段创制新词。

  例:①整个词就是一个完整的比喻:龙眼、蚕食、龙头、佛手、螺丝、下海、仙人掌、纸老虎;②词的一部分是比喻成分:雪花、笔直、木耳、天河、虾米、云梯、瓜分、蜂窝煤、笑面虎。

  (6)引申法。

  运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通过意义引申的手段创制新词。

  例:①联想的引申:开关、骨肉、收发、领袖、口舌、山水、裁缝、组织、出纳、是非、左右;②词义分化的引申:

  §月(月亮)——月(三十天左右的时间)

  §日(太阳)——日(一天的时间)

  §“年”:“谷熟”——根据谷熟间隔的时间,又引申分化出——表示“三百六十五天”的“年”,结果使两个“年”形成同音词,从而产生新词

  §岁(岁星)——岁(年岁)

  §刻(雕刻的刻)——刻(十五分钟叫作一刻)

  §钟(金属制成的响器)——钟(计时的器具)

  (7)双音法。

  把单音节的词变成双音节,是随着汉语词汇向双音节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造词方法。

  例:①重言法,语义保持不变或变化:妈妈、爸爸、伯伯、星星、炯炯、渐渐、悄悄、茫茫、耿耿(语义不变),爷爷、奶奶、宝宝、万万、通通、熊熊、津津、翼翼、落落、区区、斤斤、历历(语义变化);②联合意义相似的字:道路、朋友、语言、旗帜、人民、英雄、年岁、孤独、伟大;③附加语义虚化的字:桌子、石头、木头、椅子、尾巴、忽然(加后缀),阿姨、老师、老虎、第一、初五(加前缀)。

  (8)简缩法。

  把词组的形式,通过简缩而改变成词的造词方法。

  例:①从表面形式可以看出意义:彩色电视——彩电,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土地改革——土改,人民警察——民警,外交部部长——外长,政治、历史、地理——政史地,青年、少年——青少年,少年先锋队——少先队,人民代表大会——人代会,政治协商会议——政协,新华通讯社——新华社;②意义不明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四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四化,身体好、工作好、学习好——三好。

  3.造词的目的、意义。

  满足社会的交际需要?

  客观事物的发展?

  人们认识的发展?

  新事物和新现象的出现?

  语言本身的发展和调整?

  四、学以致用

  想一想:

  1.本课开头介绍的二十个年度新词热词属于哪一种造词法呢?

  复工复产(简缩法),新冠疫情(简缩法,说明法),无症状感染者(说明法),方舱医院(比拟法,说明法),健康码(简缩法,说明法),数字人民币(说明法),服贸会(简缩法),双循环(简缩法),天问一号(说明法,引申法),无接触配送(说明法),逆行者(说明法),带货(引申法),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说明法),云监工(比拟法),光盘行动(简缩法,说明法),奥利给(摹声法),好家伙(说明法,引申法),夺冠(说明法),不约而同(简缩法),集美(音变法,摹声法,说明法)

  2.针对八种造词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词语示例吗?或者试着用这样的造词法创造新词。

  3.回顾过去出现过但现在已经不再流行的“新词新语”,思考其存现时间短的原因。

  如:蓝瘦香菇(摹声法;谐音词,尤其是已经有表达的谐音词,保留的可能性最小),邮编邮码(简缩法;意思完全相同,前者被保留,后者被淘汰),喜大普奔(简缩法;现在已经很少用,简缩词也容易被淘汰,但出于表达的经济性仍会偶尔被使用),GG、MM(简缩法;保持汉语的纯洁性)……

  词语有繁衍,也就有生存,如果一个新词新语生命力不强,它就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就会消失在我们的视野当中,也就是会被“语言社会”“淘汰”。

  五、总结

  去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词语,做生活的有心人,词语家族的繁衍秘诀就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要积极地参与到造词活动当中,根据现代多彩的生活造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新词新语,增强汉语的活力,让这个古老的语言散发出崭新的生机。

  六、作业

  1.回顾复习第三课时。

  2.预习第四课时:参考下表,整理必修上册《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等文言篇目中的古今异义现象和一词多义现象。

10、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文学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文学、认识文学、喜欢文学,并逐步学会阅读、欣赏文学作品。

  2.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阅读、交流、编写、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勇气,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认识、喜欢文学,并逐步学会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2.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勇气,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指导提示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两至三课时

  一、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向学生介绍获得文学作品的途径:图书馆、报纸、杂志、网络等。

  (2)根据七年级学生特点,提供或推荐以下参考书目:

  《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

  《三国演义》(罗贯中) 《朝花夕拾》(鲁迅)

  《繁星 春水》(冰心)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 《鲁宾逊漂流记》(笛福)

  《名人传记》(罗曼•罗兰)

  此外,还可以选一些抒情或者富含人生哲理的小美文。比如《语文阅读》、《沃土》、《读者》等等。

  (3)提出活动设想:

  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手抄报。手抄报应选定主题,如“文学少年”、“文学与生活”、“文学之光”等等。

  内容要求:

  ①摘抄对你有触动的美文或名著段落,并写一两句感受;

  ②对名家的简介或认识;

  ③学生读名著的感受(可以一人写,也可一组都写);

  ④还可以有各组的特色内容。

  (3)分组:语文学习小组,每班各八个小组。

  (4)准备办手抄报的纸张:16开白纸。

  2.学生准备(小组长负责检查本组的准备情况)

  (1)利用课余时间选定作品进行阅读,并写阅读感悟;

  (2)利用课余,小组交流,研讨感受,并做好记录,以备办报时用;

  (3)完成“美文推荐”的发言稿(写清推荐的理由);

  (4)小组交流“美文推荐”发言稿,并选出最佳推荐作品,以备发言。

  二、活动过程(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课:小时候,我们听过有趣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欣赏过老师动情朗诵的优美诗歌散文,甚至还曾被一部部情节曲折的小说所吸引……不知不觉中,我们身边多了一位朋友——文学,正是它伴随着我们成长,带领我们走进过去和未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归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叩响文学的大门,展翅翱翔于文学的广阔天地之中,一起来吮吸丰富的营养,品尝探索的艰辛,一起来感受成长的喜悦。

  (二)学生组合:小组为单位,围坐,组长组织。

  (三)各组长汇报本组准备情况,教师抽查,并简单点评。

  (四)发言比赛:

  1.“美文推荐”: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自愿,优先);

  2.交流阅读感受: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剩余的小组)。

  (五)选出两个优胜组。

  第二课时

  一、主要内容: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办好手抄报(格式可参考《崇中教研》)。

  二、小组合作办手抄报

  1、组长分工:

  ﹙1﹚设计版面(要求:简洁大方;充分利用每一块版面;绘画只起到点缀的作用)

  ﹙2﹚题字,即报纸名称。(要求:大小适中,忌过大,占版面过多)

  ﹙3﹚精选内容(从本组的准备材料中选择)

  ﹙4﹚报纸名称下注明本组成员(主编:组长;编委:组员;题字;绘画)

  2、合作办好手抄报。

  3、本节课及自习完成。

  4、附:评选出最佳文学报(小组奖)和最佳编辑(组长奖)

  三、教师小结(利用自习时间完成)

中学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评语好评 范文大全2 发言稿 报告 合同协议 方案模板 心得体会 个人工作计划 美食好评 锦旗内容 节日演讲稿 年终工作总结 幼儿园工作总结 学习资源 作文大全 祝福语 标语 文案 诗词 中学教案 故事 辞职报告 反思 个性签名 橙光攻略 名字大全 精美句子 心情说说 说说文案 个性说说 好评大全 脑筋急转弯 谜语字谜 起名大全 游戏题目 真心话大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