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1 11:51:07
类别:学习资源
《猫》课后习题答案小练笔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学习资源的您有所帮助。
课后题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
讲了猫的的古怪性格和小猫满月时的天真可爱这两层意思。
2、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作者写作的时候,猫在一旁捣乱,作者没有感到厌烦,却觉得可爱;小猫淘气地把花草弄得枝折花落,作者却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不舍得责打它们。
3、小练笔
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夏丏尊的《猫》通过写其他人对猫的态度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为我们展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周而复的《猫》通过描写猫的外形和神态,表
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老舍的《猫》通过描写猫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小练笔例文: 狗
说它听话吧,它确实听主人的话,如果平时训练,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讨你喜欢。可是它一旦跑出去玩时,就要溜达半天,有时候到吃饭的时间还不肯回来,甚至有几次,它还在外面露宿了一夜,直到早上我才发现它在外面。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总写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第二部分(2-5):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景物和物产。
第三部分(6):总写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课文主题
本文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答:“抽出”,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答:“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多很浓,覆盖了整个森林。用上“浸”字来形容雾中的森林,使人感到 森林就像一幅水墨画,画面有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
二、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提示:课后第二题是引导理解全文的一道题。它要求学生在获得小兴安岭景色的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还要对四季的景色进行比较。这带有个人主观色彩,需要学生分析和思考。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来谈,说出自己的理由(理由可以是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物产丰富)。
例:我要夏天去那里。那里的树木是那样茂盛,遮住了太阳,树林里一定很凉爽。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我很喜欢那种朦胧的感觉。我还要去看野花,和美丽的野花一起拍照,一起聊聊这小兴安岭的美景。
三、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
提示:学习本文写景物的方法:选择能反应这个季节的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
来到稻田
例1:瓦蓝瓦蓝的天空中有几朵白云在悠闲地飘来飘去。秋风一阵又一阵,悄悄地来到人们的身边,人们感到有点凉意。秋天,一个让人们喜悦的季节。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家乡的田野吧!,农民们正在弯着腰收割金黄色的稻子。长长的稻穗半遮住了人们的身子。当你远眺时,一望无际,真所谓“一颗稻谷知秋来”啊!,一棵棵树上的果实多着呢,有石榴、火龙果、橙子,还有我最喜爱的桔柑……数也数不清。当你随便摘一个果实品尝,哗!很甜哦!真想再吃上……秋季来临,菠萝蜜就散发出迷人的香味,就像有磁性的东西一样把你吸引住了。菠萝蜜长得与榴莲差不多,有圆形的,椭圆形的,只是刺不长,不容易刺到人。当你用大刀切开它,挖出一块肉,放到嘴里,更是甜津津的,不过,还没到秋季时,它可不让你吃哦!秋天是迷人的。我希望成为音乐家,用动听的曲子来歌唱它;又希望成为画家,用五彩缤纷的画来描绘它!
例2:家乡的秋天,正是丰收季节。稻子熟了,远远望去,像铺了一地的“金子”。玉米熟了,农民伯伯把它们垛在木头架上,像一座金字塔;大豆熟了,农民伯伯把它们晒在场院里,发出耀眼的金光。像一些散碎的小金子;高粱也熟了,红红的。狗尾巴一样穗子,正在向人们招手呢!啊!我爱这丰收的秋天。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腊八节那天喜得要发疯了,高兴里藏着对腊八粥的馋。听妈妈说要到夜里才能吃粥急红了眼,装出要哭的样子,其实是一副馋像。“你吃三碗我吃三碗”“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在这讨价还价中那副馋样再也藏不住了,已经完全挂在了脸上。馋样还表现在八儿吞咽着口水想象锅中腊八粥的样子,吃一枚特别大的大枣时,吃饭时一碗接一碗狼吞虎咽的样子。
二、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等粥这件事详写,喝粥这件事略写。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突出文章中心。
三、“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文中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如“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这些细腻的描写,使腊八粥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从字里行间跳出来,香喷喷、甜腻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小练笔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
范例一
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糖醋里脊了,想起酸甜酥脆的糖醋里脊,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把里脊肉洗净切成长条,放适量盐、白胡椒粉、蛋清、放姜汁拌匀,腌制一会儿,然后撒上生粉。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另外用一个锅,放适量番茄酱、白糖、一点清水,煮开后加一点儿淀粉水,煮到汤汁变稠关火,快速倒入炸好的里脊肉拌炒,撒上芝麻就完成了。不要说吃,但是看一眼这色香味俱全的糖醋里脊就让人口水直流了,更不要说大口大口地吃了。
范例二
提起馄饨,有谁不立马咽口水呢?瞧那些可爱的小馄饨在滚开的水里上下翻腾,透过薄薄的皮可以看到里边的肉馅,从腾腾的热气里散发着浓浓的肉香……光是这样看着就令人赏心悦目,何况是大口大口地吃到嘴里呢?
课文主题:
本文讲述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切事物都像幼稚的孩子,要学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最终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世界因此变得和谐美好。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只要努力做好自己最容易做的事,这个世界就会很美好。
课后习题答案:
二、选一个开头,接着往下讲。
◇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示例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小树迎着阳光,努力向上生长;大公鸡在早晨打鸣,饿了在地上找虫子吃,晚上休息;猫头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示例2: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每天,太阳都会东升西落,上山下山,发光发热。月亮每天按照自己的想法,变化莫测,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有时圆,有时缺;水每天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往低处流,往低处流,往低处流…… 动物们每天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快乐地生活着。
示例3: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树木自由生长,自然长大,自然衰老,没有人去砍伐它们,树上的果子除了小动物啄食它们,多余的就自然落下。果实腐烂,里面的种子又在第二年春天发芽,长出更多的果树……
课文主题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人民热情欢迎、款待的情景,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材课后习题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
答:“我们”访问陈巴尔虎旗,草原人民远道欢迎;主客相见,互相握手、问候、敬酒、唱歌、表演,双方亲如一家;临别时,主客在夕阳下话别,话语绵绵,难分难舍。
示例:我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小伙伴,我们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可是有一天,他们家要搬走了,我们都很难过,甚至哭了一场。在他离开的时候,我们互送了礼物,我们相信一定还有相见之时。
小练笔
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镶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这段文字抓住草原的广阔、美丽描写,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qq-video vids=j3068sf28mx]
[danger]教材分析:[/danger]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其次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
[danger]作者介绍:[/danger]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 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茶馆》等。
[danger]我会写:[/danger]
忧:忧愁 忧患 隐忧 无忧无虑 忧国忧民
虑:忧虑 过虑 顾虑 考虑 深谋远虑
贪:贪玩 贪睡 贪婪 贪心 贪得无厌
职:尽职 称职 职业 职务 官职 辞职
屏:屏息 屏气 屏除 屏弃 屏退 屏迹
蹭:蹭吃 蹭车 磨蹭 蹭破皮 蹭一身泥
稿:稿纸 草稿 书稿 投稿 脱稿 稿子
腔:腔调 唱腔 口腔 胸腔 南腔北调
解:解闷 解恨 解约 瓦解 难解难分
闷:解闷 烦闷 闷雷 闷得慌 闷闷不乐
蛇:毒蛇 蟒蛇 蛇蝎 画蛇添足 杯弓蛇影
遭:遭殃 遭灾 遭难 遭遇 第一遭
殃:遭殃 灾殃 殃及池鱼 祸国殃民
盆:花盆 脸盆 水盆 盆地 盆栽 盆景
勃:蓬勃 生气勃勃 英姿勃勃 勃然大怒
[danger]形近字:[/danger]
忧(忧愁)优(优秀) 虑(考虑)虎(老虎)
蹭(蹭饭)赠(赠送) 稿(草稿)搞(搞鬼)
腔(口腔)控(控制) 遭(遭遇)糟(糟糕)
[danger]多音字:[/danger]
屏:bǐng屏气píng屏幕
折:shé折本zhé打折zhē折腾
[danger]近义词:[/danger]
古怪——奇怪 凝视——凝望
勇猛——勇敢 淘气——调皮
开辟——开拓 变化多端——变化无常
[danger]反义词:[/danger]
老实——顽皮 丰富——贫瘠
勇猛——怯懦 变化多端——一成不变
生气勃勃——死气沉沉
[danger]理解词语:[/danger]
【古怪】跟一般情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诧异的;稀奇罕见的。
【任凭】无论;不管。
【尽职】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有意地闭住气。
【开辟】开拓扩展。
【生气勃勃】形容充满生命力并富有朝气。
【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虑。形容心情安然舒畅。
【变化多端】指变化多种多样。
【丰富多腔】本课指猫的腔调丰富,会各种各样的声音。
[danger]词语扩展:[/danger]
“无~无~”式:无忧无虑 无边无际
无缘无故 无法无天 无穷无尽 无拘无束
[danger]课内词语:[/danger]
呼唤 响动 尽职 屏息 稿纸 梅花 解闷 勇猛 满月 淘气 小学
[danger]句子解析:[/danger]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开头这句话是第1—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总体概述。
2、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这句话采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连用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关切、爱怜之情、担心、翘望、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
3、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非……不可……”这个双重否定句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和耐心,突出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这与之前的贪玩看似互相矛盾,但都是事实,正好明的性格古怪。
4、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蹭”是轻轻的磨擦,蹭出了猫的可爱,蹭出了撒娇,蹭出了温柔,蹭出了高兴蹭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蹭”表现了猫似乎在撒娇、耍赖,写出了猫与主人的亲昵。一个“印”字反映了主人对猫的万般喜爱。同时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猫踩在稿纸上的爪印比作美丽的“小梅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表现了猫的叫声变化多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欣赏与喜爱。
6、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这段话里说猫“什么都怕”又说它“勇猛”前后矛盾吗? 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这正好揭示了猫古怪的性格。胆小与勇猛同时体现在猫的身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7、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这是本段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表明下文将重点写小猫“可爱”“淘气”的特点。
8、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猫当作小孩看待,说它“撞疼了也不哭”,充满了疼爱之情。
9、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作者把这只天真淘气的小猫当成自己的孩子, 所以即使它把院子里的花草弄得“枝折花落”,也不忍责打,反而对小猫宽容怜爱,觉得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danger]段落大意:[/danger]
第一部分(1~3):从三个方面写猫的性格古怪。
第二部分(4):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danger]课文主题:[/danger]
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danger]问题归纳:[/danger]
1、作者是如何写出猫的性格古怪的?
作者具体叙述了“古怪”的三个方面:老实、贪玩、尽职。
2、课文又从哪些方面写猫小时候淘气可爱的特点的?
猫小时候十分淘气可爱。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玩起来不怕摔跟头,也不怕疼。三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3、作者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作者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写猫老实时,列举猫“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的事例。写猫贪玩时,列举猫一天一夜不回家的事例、写猫尽职时,列举了猫“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蹲守“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的事例,都具体表现了猫古怪的性格。写猫小时候淘气可爱,列举了它玩鸡毛、玩线团、摔跤、打秋千等具体事例来表现。
[danger]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anger]
1.默读课文。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这两句话中的“吧、啊、呢、多么”等语气词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说说第1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的写法跟它一样。
讲了猫的乖巧、贪玩和尽职。第4自然段,在写小猫的可爱时也采用了与第1自然段一样的写法。
小练笔
读一读,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说他胆小吧,他的确有时候很害怕虫子,哪怕一只小小的虫子也会把他吓得魂飞魄散。可是,当他看到弟弟被人欺负了,他会马上跳出来挡在弟弟身前,摆出哥哥的姿态,吓跑那些想要欺负弟弟的人。
描写荷花的古诗词
1.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 李璟《浣溪沙》
2.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 《采莲曲》
3.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清] 石涛 《荷花》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 周敦颐《爱莲说》
5.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晋] 乐府 《青阳渡》
6.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江] 洪《咏荷诗》
7.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隋] 杜公瞻《咏同心芙蓉》
8.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唐] 李白 《古风(其二十六)》
课后习题答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下面的词语。背诵第2~4自然段。
朗读指导:本文语句优美,富有韵律,感情充沛。朗读时,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要读好“花瓣儿”、“花骨朵儿”、“莲蓬”、“衣裳” 等词,体现荷花的姿态美,表现出对荷花的喜爱。“花瓣儿、花骨朵儿”这两个词是儿化音,读的时候要读“花瓣儿(bànr)、花骨朵儿(duǒr)”,“莲蓬、衣裳”后面的“蓬、裳”读轻声。
2、默读课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从荷叶“挨挨挤挤”,白荷花在圆盘之间“冒出来”、花瓣儿“展开”、“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花骨朵儿“饱胀得马上要破裂“等词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荷叶生长得很茂盛,白荷花竞相开放的勃勃生机和活力。这种景象美得就像一幅画。因为荷花是活的真实景物,所以说这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一大幅活的画”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及神奇大自然的由衷赞美。
3、画出课文中你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和同学交流。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段话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让我们想象出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是多么迷人啊!
c、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这句话写出了荷花的姿态美。
小练笔:
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花。
例:秋天的公园里,菊花正在怒放。看!那花儿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大的像团团彩球,小的像盏盏精巧的花灯。那一团团、一簇簇的菊花,正在展开笑颜。在阳光的照耀下,多么迷人,多么耀眼!
近义词
难看──丑陋 难过──难受、伤心
方向──方位 掌握──了解、控制
反义词
难看──好看、漂亮、美丽 借──还
难过──开心、高兴 新──旧
课后习题
说说小壁虎找谁借了尾巴,结果怎么样。
参考答案:小壁虎找小鱼、老牛、燕子借过尾巴,可是小鱼要用尾巴拨水,老牛要用尾巴赶蝇子,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它们的尾巴都不能借给小壁虎,最后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叙述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向我们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途以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文寓科普知识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课后习题
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下山以后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小猴子下山以后经过了玉米地、桃树林、西瓜地,还看见了小兔子。他看见玉米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玉米接着往前走,等他看到了桃子就扔了玉米又摘桃子,看见了西瓜又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等他看见了小兔子,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结果兔子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材分析
《小猴下山》是部编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最后一无所获。本文图文并茂,语句生动,文质优美。按故事发展顺序编绘了五幅图,分别与课文的五段内容相应,使小猴的动作、形象直观化。
课后题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
讲了猫的的古怪性格和小猫满月时的天真可爱这两层意思。
2、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作者写作的时候,猫在一旁捣乱,作者没有感到厌烦,却觉得可爱;小猫淘气地把花草弄得枝折花落,作者却觉得它们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不舍得责打它们。
3、小练笔
读一读,体会这段话的表达特点,再照样子写一写。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夏丏尊的《猫》通过写其他人对猫的态度来表达对猫的喜爱,为我们展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周而复的《猫》通过描写猫的外形和神态,表
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老舍的《猫》通过描写猫的性格特点,写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小练笔例文: 狗
说它听话吧,它确实听主人的话,如果平时训练,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讨你喜欢。可是它一旦跑出去玩时,就要溜达半天,有时候到吃饭的时间还不肯回来,甚至有几次,它还在外面露宿了一夜,直到早上我才发现它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