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搜索吾教案

大班数学按物体量的差异性排序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按物体量的差异性排序教案反思

时间:2022-06-11 19:34:21

类别: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按物体量的差异性排序教案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大班数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大班数学按物体量的差异性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

  2.掌握并发现物体的序列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 、 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探险,想去吗?(想),我们首先要经过一座音乐谷,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出发吧!

  1.放音乐,幼儿随老师进入活动场地站成半圆。

  2.提出问题:

  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音符)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ⅰ)③它们有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音是从低到高唱的,手势动作也是从低到高的。

  3.手势表现音阶1、2、3、4、5、6、7、ⅰ,和幼儿边唱边做手势。

  二、基本教学1.点课题:刚才的1、2、3、4、5、6、7、ⅰ就是一组音阶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学:教师引语:"刚才我们走过了音乐谷,现在我们再看神秘门。这是一扇智慧之门,要给它镶上漂亮的宝石,它才会打开,看,这里有许多的宝石,①提问:小朋友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数量不一样)对,这些宝石它们每一串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

  ⑴这些宝石怎麽样镶上去呢?(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⑵引导幼儿观察另一扇门怎样来镶宝石,(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3)念咒语"芝麻开门",打开智慧之门2、游戏《走迷宫》

  智慧之门打开后出现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说: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兴你们打开了智慧之门,下一站大家将要到达趣味迷宫,可是通往迷宫的路坏了,须要大家铺好路才能到达,我为大家准备了铺路用的材料,请你们来铺路吧。

  ①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长短)②整理材料,从长到短排序(出示字卡)③铺路:从短到长搭,每一块搭时要拐弯(出示字卡)④一起走迷宫3、集体游戏《给数字排序》

  ①取智慧果,把每一块材料取下来,后面有数字②做游戏,请黄色数字宝宝到里圈,按1---10排队。

  ③继续游戏,请红色数字到里圈,按10---1排队。

  三、自主操作1、幼儿自主选学具。

  2、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说规律。

  四、结束1、以时钟做结束语,幼儿用肢体表现。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2、大班数学活动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 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① 幼儿分组操作材料:a 铺地砖b 串彩链c 围围墙d 排排队②花片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 :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a 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b 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 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 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评析:让幼儿设计物体的排序规律,是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幼儿可选择不同活动材料进行操作,便于分层指导、因材施教。]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 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 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 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

  [评析: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

  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设计“黑白配”小毛巾

  1. 运用以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

  2. 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评析: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 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活动反思

  采用启发式教学深化幼儿对规律进行应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合作过程中,个别幼儿没参与到活动中,今后我会多关注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

3、大班数学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 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① 幼儿分组操作材料:a 铺地砖b 串彩链c 围围墙d 排排队 ②花片 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 :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a 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b 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 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 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 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 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 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

  (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设计"黑白配"小毛巾1. 运用以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

  2. 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活动延伸: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活动反思

  采用启发式教学深化幼儿对规律进行应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寓教于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合作过程中,个别幼儿没参与到活动中,今后我会多关注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会。

4、大班主题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作者:吴晓青] 【活动目的】

  1.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比较,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3. 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图样。

  2.学具:① 幼儿分组操作材料:a 铺地砖b 串彩链c 围围墙d 排  排队②花片③黑白方块若干。

  3.环境创设 :小动物的家。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为“小动物布置新家”引入课题。  (二)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  1.幼儿分组操作。  a 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泡沫地砖,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b 围围墙:提供四种颜色炮弹玩具,让幼儿按颜色及节数按规律排序。  c 做彩链:提供不同长短、宽窄、颜色长条手工纸让幼儿根据纸条多种特征串成彩链条。  d 种树:提供高矮、品种不同的树木,让幼儿按其形状、高矮不同的规律排序。    2.自主探索活动内容的交流:  1. 取分组活动的内容若干,提问:你是怎么排的?  2. 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请幼儿排一排,教师强调规律性。  3. 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  4.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数量等多种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张大卡片,引导幼儿发现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第一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张蝴蝶不变,小花逐一减少;第三张蝴蝶逐一减少,小花逐一增多)。  [评析: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图形排序的规律。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  (四)让幼儿自取不同颜色花片,学习按物体数量的递增和递减的规律排序。  (五)欣赏黑白序列  教师出示黑白序列,让幼儿观察寻找序列中黑白两色是以几个为一组进行排列,知道黑白两色也可组成许许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设计“黑白配”小毛巾  1. 运用以有的排序知识设计一条“黑白配”小毛巾。  2. 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黑白配”小毛巾,说明排序规律。  【活动延伸】   观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规律的排序现象,让幼儿互相交流。  [评析: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生活,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进行再运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活动反思:

  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容易导致枯燥和乏味。常言道:兴趣是第一位教师,并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根据《指南》的精神,数学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日后学习数学创造有利条件,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主要。

5、大班数学活动按物体量的差异性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

  2.掌握并发现物体的序列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 、 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探险,想去吗?(想),我们首先要经过一座音乐谷,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出发吧!

  1.放音乐,幼儿随老师进入活动场地站成半圆。

  2.提出问题:

  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音符)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ⅰ)③它们有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音是从低到高唱的,手势动作也是从低到高的。

  3.手势表现音阶1、2、3、4、5、6、7、ⅰ,和幼儿边唱边做手势。

  二、基本教学1.点课题:刚才的1、2、3、4、5、6、7、ⅰ就是一组音阶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学:教师引语:"刚才我们走过了音乐谷,现在我们再看神秘门。这是一扇智慧之门,要给它镶上漂亮的宝石,它才会打开,看,这里有许多的宝石,①提问:小朋友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数量不一样)对,这些宝石它们每一串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

  ⑴这些宝石怎麽样镶上去呢?(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⑵引导幼儿观察另一扇门怎样来镶宝石,(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3)念咒语"芝麻开门",打开智慧之门2、游戏《走迷宫》

  智慧之门打开后出现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说: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兴你们打开了智慧之门,下一站大家将要到达趣味迷宫,可是通往迷宫的路坏了,须要大家铺好路才能到达,我为大家准备了铺路用的材料,请你们来铺路吧。

  ①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长短)②整理材料,从长到短排序(出示字卡)③铺路:从短到长搭,每一块搭时要拐弯(出示字卡)④一起走迷宫3、集体游戏《给数字排序》

  ①取智慧果,把每一块材料取下来,后面有数字②做游戏,请黄色数字宝宝到里圈,按1---10排队。

  ③继续游戏,请红色数字到里圈,按10---1排队。

  三、自主操作1、幼儿自主选学具。

  2、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说规律。

  四、结束1、以时钟做结束语,幼儿用肢体表现。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课在对教材的把握上设计较好。环节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和幼幼互动时,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兴趣很高。数学就是服务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戏中掌握了区分长短的方法,理解了长短顺序的关系。

  在幼儿分组操作时,忽略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在对于接受慢的幼儿没有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个体差异,并实施重点关注;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保持原有的基础上,在操作环节发现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戏环节重点关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动将此项活动延伸到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和引导。

6、大班数学按物体的差异性排序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

  2.掌握并发现物体的序列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探险,想去吗?(想),我们首先要经过一座音乐谷,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出发吧!

  1.放音乐,幼儿随老师进入活动场地站成半圆。

  2.提出问题:

  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音符)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ⅰ)③它们有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音是从低到高唱的,手势动作也是从低到高的。

  3.手势表现音阶1、2、3、4、5、6、7、ⅰ,和幼儿边唱边做手势。

  二、基本教学

  1.点课题:刚才的1、2、3、4、5、6、7、ⅰ就是一组音阶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学:教师引语:"刚才我们走过了音乐谷,现在我们再看神秘门。这是一扇智慧之门,要给它镶上漂亮的宝石,它才会打开,看,这里有许多的宝石,①提问:小朋友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数量不一样)对,这些宝石它们每一串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

  ⑴这些宝石怎麽样镶上去呢?(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⑵引导幼儿观察另一扇门怎样来镶宝石,(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3)念咒语"芝麻开门",打开智慧之门

  2、游戏《走迷宫》

  智慧之门打开后出现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说: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兴你们打开了智慧之门,下一站大家将要到达趣味迷宫,可是通往迷宫的路坏了,须要大家铺好路才能到达,我为大家准备了铺路用的材料,请你们来铺路吧。

  ①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长短)②整理材料,从长到短排序(出示字卡)③铺路:从短到长搭,每一块搭时要拐弯(出示字卡)④一起走迷宫3、集体游戏《给数字排序》

  ①取智慧果,把每一块材料取下来,后面有数字②做游戏,请黄色数字宝宝到里圈,按1---10排队。

  ③继续游戏,请红色数字到里圈,按10---1排队。

  三、自主操作

  1、幼儿自主选学具。

  2、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说规律。

  四、结束

  1、以时钟做结束语,幼儿用肢体表现。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大班数学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大班说课稿 大班安全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亲子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 大班游戏教案 大班健康教案 大班运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