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搜索吾教案

大班数学5以内加法的看图列式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5以内加法的看图列式教案反思

时间:2022-06-11 17:33:21

类别: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5以内加法的看图列式教案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大班数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大班数学5以内加法的看图列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讨论中理解5以内加法式题的实际意义,并尝试看图列式。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景区图片、各种交通工具图片、各种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 看一看,——了解晋城的一些著名的景点。

  出示5张旅游景点的图片,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的见解。

  二、 猜一猜——说一说各种交通工具的特征及用途。

  1.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

  2.为交通工具编号。

  3.出示公园的图片,那咱们这么多人坐几号交通工具会最快到达。

  三、编一编——在尝试看图列式中,进一步理解5以内式题的实际意义。

  1.观察公园的几个区,说说自己看到的地方名称。

  2.教师出示一道式题:猜猜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那你还能想出不同的式题吗?

  3.出示小树林,找一找数字5。

  并用图中是5的树、花、草、人编5以内的加法题。

  4.幼儿分成两队,选择式题并说说式题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对多者为胜。

  四、到生活中找5的加法。

  活动反思

  1.设计课程主要的考虑对象就是幼儿,我们要把握好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从以上两方面着手,课程的大体方向就不会有太大出入。根据以上两点我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2.因为设计的场景均为本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又以游戏的

  形式展现,所以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较高,目标完成良好。

  过程中有一名幼儿在两队比赛的过程中积极性不是太好,课后我与他交流,得知是因为前面的几个景点中有一个景点自己没有去过,所以没有说出来,旁边的小朋友就笑话他“那你都不知道”。导致他后面的环节积极性受到影响。

  针对此种情况,我利用讲故事的时间,以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传达了“不能讥笑他人”。

2、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加法的看图列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观察、讨论中理解5以内加法式题的实际意义,并尝试看图列式。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景区图片、各种交通工具图片、各种算式题。

  活动过程:

  一、 看一看,——了解晋城的一些著名的景点。

  出示5张旅游景点的图片,幼儿欣赏,并说说自己的见解。

  二、 猜一猜——说一说各种交通工具的特征及用途。

  1.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

  2.为交通工具编号。

  3.出示公园的图片,那咱们这么多人坐几号交通工具会最快到达。

  三、编一编——在尝试看图列式中,进一步理解5以内式题的实际意义。

  1.观察公园的几个区,说说自己看到的地方名称。

  2.教师出示一道式题:猜猜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那你还能想出不同的式题吗?

  3.出示小树林,找一找数字5。

  并用图中是5的树、花、草、人编5以内的加法题。

  4.幼儿分成两队,选择式题并说说式题所代表的实际意义,对多者为胜。

  四、到生活中找5的加法。

  活动反思

  1.设计课程主要的考虑对象就是幼儿,我们要把握好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从以上两方面着手,课程的大体方向就不会有太大出入。根据以上两点我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2.因为设计的场景均为本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又以游戏的

  形式展现,所以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都较高,目标完成良好。

  过程中有一名幼儿在两队比赛的过程中积极性不是太好,课后我与他交流,得知是因为前面的几个景点中有一个景点自己没有去过,所以没有说出来,旁边的小朋友就笑话他“那你都不知道”。导致他后面的环节积极性受到影响。

  针对此种情况,我利用讲故事的时间,以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传达了“不能讥笑他人”。

3、大班数学看三幅图——学习5以内的加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学习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每一幅图的图意,理解“一共”的含义。

  学习在田字格中记录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与握笔姿势。

  能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教具:三幅实物图,贴绒数字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三幅图。

  A:黑板上有几幅图?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每幅图用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3幅图用三句话讲。请个别、集体讲述三句话。

  B:第三幅图小朋友为什么要说“一共有三只猫”,“一共”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这里是谁和谁合在一起“一共”呢?

  学习书写算式。

  A:“谁会用一道算式记下这件事?幼儿说教师记录。

  B:“谁能说出这道算式是怎样表示这件事的?”我们一起把这道算式读一遍。

  C: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这道算式的数字写在什么格子里?符号呢?

  小组活动看三幅图记加法算式(数学画册)教后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运用简明的语言讲述每一幅图的图意,并且理解“一共”的含义。在田字格中记录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与握笔姿势。

  活动反思:

  今天我上了《5以内的加法》,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所以学生基本上都会计算。课后和听课老师交换意见,不足之处反思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

4、大班数学5以内的加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能分别用三句话讲述出一幅图的图意,注意用词正确。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哪位小朋友能用一句最简单的话将图上的事说清楚。”(山坡上有两只乌龟)教师移动磁性乌龟:“这件事还有谁也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清楚。”(又爬来了一只乌龟)请小朋友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教师指图:“最后一句话应该怎么说呢?谁会用三句话把图上的事说清楚:幼儿个别、集体讲述三句话。

  列算式理解其含义。

  “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表情?”

  “这道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说看。”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小组活动第一组:玩玩讲讲水果列算式。

  第二组:玩玩讲讲动物列算式。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加法。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结果,尝试到了成功了,所以记得很牢。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 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 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 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 1=3”和“1 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本节课的总结关键就突出“ ”的含义——合起来。在课的最后再回到导入的铺垫,用分与合的知识解决加法计算。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大班数学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大班说课稿 大班安全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 大班亲子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语言教案 大班美术教案 大班游戏教案 大班健康教案 大班运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