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6 13:38:07
类别: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游戏快乐的牧羊人教案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班音乐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一、设计思路:
(教情学情也包含在内)本次活动是根据民间游戏"桃花朵朵开"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结合的综合性游戏。奥尔夫教学法提出幼儿的动作发展先于语言,这也正切合中班幼儿的特点。本次游戏活动通过《孤独的牧羊人》这首两拍子节奏鲜明、轻快的轻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通过律动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再通过桃花朵朵开的游戏,以抱抱的形式,培养幼儿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节拍,并做相应的动作;
2.愿意积极地参与音乐游戏活动,并乐于懂得遵守游戏的规则;
3.通过抱抱的游戏形式,培养幼儿相互之间的友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孤独的牧羊人》轻音乐一首以及音响设备;
2.铃铛一串。
四、教学流程:
(活动的重难点也将包含在内)
1.第一部分:教师先将全体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再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小手牵小手,并席地而坐。然后,播放第一遍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幼儿欣赏音乐、感受节奏,教师则在圈内根据节奏示范拍手动作(不要求幼儿做动作,仔细听,看着老师就可以)教师:
①宝贝儿们,想不想玩游戏啊?那就要听老师的话,仔听游戏规则,没有认真的小朋友就不能玩哦。现在老师先将你们分成几个小圈圈,然后,小朋友们要手拉着手,咱们再原地坐下,一起来玩游戏;
② 小宝贝们,坐好了吗?现在要竖起小耳朵听仔细了,在游戏之前,老师会放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要好好听音乐,不要说话,看看老师是怎么玩的。待会儿你们要自己做的。(幼儿听音乐,教师示范动作)
2.第二部分:教师喊口号"1,2/3,4/1,2/3,4……",先教会幼儿按节奏拍手,再播放第二遍《孤独的牧羊人》,带领幼儿一起拍手,集体跟随音乐做拍手动作。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听了一遍音乐,好听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遍,但是,老师先教大家拍拍小手,跟老师一起做。老师说1,2的时候就拍两下小手,说3,4的时候就拍两下小腿。小手举起来,小腿在哪里,开始了,1,2,;3,4;1,2;3,4……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老师放音乐了,跟着老师一起来哦。拍小手,1,2;拍小腿,3,4;小朋友们非常棒,做得很好,笑起来,笑起来;1,2;3,4;1,2;3,4……3.第三部分:让幼儿站起来先活动活动全身,再给幼儿讲述桃花朵朵开的游戏规则,让一组幼儿先来示范一遍,和着音乐节拍围着圈走起来,听老师的口号玩游戏。
再一组一组接着来玩。
教师:宝贝儿们,玩得开心吗?那现在慢慢地站起来,一起活动活动全身,跟老师一起抖抖手,甩甩腿,捏捏肉,扭扭腰。好了,现在我们要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咯。这个游戏叫桃花朵朵开,在游戏之前先听老师口令,小脚这样踏起来,12,12,12,12,12。接下来,老师放音乐你们就要跟着老师的12,12,12一起围着圈走起来,走起来……教师:如果听到老师手里的铃铛摇响后,你们就要问老师:"桃花桃花开几朵?"老师就回答:"开1朵,或者2朵、3朵、4朵、5朵。"老师叫2朵的时候,小朋友就要有两个小朋友抱在一起,3朵就3个小朋友抱在一起,1朵的时候就站着不动。小朋友不能抱多一个,也不能抱少一个,没有抱到的小朋友就先出来等到下一轮再来玩,其他小朋友就继续。
教师:现在重新播放《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游戏开始,走起来,12,12,12,12,12,……
五、活动反思:
1.优点:通过音乐,能更好地启蒙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与韵律;再通过桃花朵朵开的游戏,能更加培养幼儿之间的友爱之情。从这次活动中开开心心地体验游戏的乐趣,快快乐乐地成长,有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2.缺点:游戏活动在组织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可能我们大朋友在前两个环节欣赏音乐与拍手当中觉得很无聊,便跳过了。预计在幼儿园实行的时候,个别好动的幼儿可能也会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游戏的过程还得维持课堂纪律。
活动意图:
《快乐的牧羊人》源于经典美国电影的一首插曲,乐曲旋律简洁,节奏明快,乐段清晰,富有感染力。经典的东西总是有它独特的魅力。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愉快、幽默、诙谐的情绪。
2、能根据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尝试用哈、啦、嘻等象声词哼唱自己认为最好笑的一句旋律。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手拿小鞭子的牧羊人木偶、VCD。
教学重难点:
用语言、动作等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观看木偶表演。
1、出示牧羊人木偶。
2、教师操作木偶,哼唱《快乐的牧羊人》前面四小节。
二、完整欣赏音。
1、我最喜欢唱的歌曲是《快乐的牧羊人》,你们听我唱完就知道我有多开心, 多会笑了!
2、播放VCD,完整欣赏第一遍:听了乐曲,你觉得开心吗?
3、第二遍:听了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觉得多里很开心、很快乐?
4、哪一段,牧羊人最开心,他正在忍不住笑出声来?
教师弹奏并哼唱这一乐段,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或表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欣赏乐曲:1--8小节。你觉得牧羊人开心吗?
欣赏乐曲:9--16小节。牧羊人在干什么?
欣赏乐曲:25--32小节。给你什么感觉?可以用什么动作或表情来表现牧羊人开心的心情?
三、表达愉快的情绪。
1、用各种象声词(如“哈……啦……嘻……”等)来哼唱自己认为最好笑的一 句旋律。
2、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或表情来表现自己愉快的心情。
活动反思:
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兴趣比较浓厚,能以一种比较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根据对乐器的已有经验判断乐器等等,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逐步感受牧羊人的快乐,感受乐曲所表现出的欢快情绪,较好地实现了预设的目标。
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有节奏地表现各种洗澡动作,并使动作具有美感和表现力。
2、在自主想象、创造中享受自由舞蹈的快乐,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3、知道在夏季应勤洗澡,让自己健康快乐地度过炎热的夏天。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洗澡的生活经验。
2、洗澡用具若干。
3、自制"流水"(银色亮丝制作)。
4、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感受音乐,激发活动兴趣。
1、师生听音乐进场。
2、通过提问,引出活动:
(1)教师:"这么热的天,跳了舞后,老师都出汗了,你们呢?出汗后怎么办呢?""让我们听着音乐洗澡吧!"
(2)幼儿感受音乐,自由地做洗澡动作。
二、大胆表现洗澡动作,使动作具有节奏感、美感和表现力。
(一)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进行洗澡。
1、感受音乐,引导幼儿讨论:
(1)"刚才你洗了身体的哪些地方?"(幼儿自由表达)
(2)"洗澡时我们先洗哪儿?再洗哪儿?最后洗哪儿?"(幼儿自由讨论)
2、听音乐有顺序地进行洗澡。
教师:"让我们随着音乐把全身洗一下,看谁的动作好看,能和音乐合拍。"
(二)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进行洗澡。
1、幼儿听着音乐洗澡,鼓励幼儿表现出节奏感和美感。
2、请个别幼儿大胆展示自己的动作,其他幼儿集体模仿。
3、听音乐有节奏地完整表演洗澡。
三、享受自由舞蹈的快乐,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一)添加洗澡用具"洗澡",享受自由舞蹈的快乐。
1、教师:"洗澡时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东西?"(洗澡巾。洗澡球。沐浴露等)
2、个别幼儿表演。
(二)幼儿互相洗澡,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1、引导幼儿相互搓洗。
教师:"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洗不到后背,怎么办?"
2、幼儿听音乐互相洗澡。
(三)互相冲洗,再度体验合作洗澡的快乐。
教师:小朋友的身上搓出了许多泡泡,我来帮你冲一冲。(教师抖动"流水")我冲到哪儿,你就洗哪儿。
四、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放松身体和心情。
1、幼儿听着舒缓的音乐做柔软的动作或者休息。
2、让幼儿知道洗澡是一件快乐。舒服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干净。小朋友们要勤洗澡,做一个爱清洁、爱卫生的孩子。
活动反思:
对幼儿来说,4岁是个分水岭,绝大多数的艺术特长都是从年满4岁了才开始培养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活动目标:
1、知道六一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2、学习唱十六分音符及间奏,体验节日快乐的心情。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走与跑录音带、《小鸭子的舞》录音带、小鸭头饰。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走着去,跑回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知道走的音乐慢,跑的音乐快一些。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走着去,跑回来练习走与跑的动作,音乐反复的变化,加强幼儿对快慢的感受与辨别能力。
3、歌曲:“庆祝六一儿童节”
(1)“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我们生活在今天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六一的歌是甜甜的,六―的花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个个都是美美的。”
(2)幼儿欣赏老师范唱《六一的歌》。
(3)随老师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学唱全曲,辅导幼儿唱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间奏,体验节日的快乐,用歌声表达愉快的情感。
4、复习《我有玩具大家玩》、《大雨小雨》
(1)《我有玩具大家玩》吐字要清楚,声音由弱到强,表现出我有玩具大家玩,友好的情感,利用领唱,齐唱练习。
(2)《大雨小雨》
幼儿分组,一组唱大雨,―组唱小雨,分组唱时注意衔接的要紧凑、自然,节奏准确合拍。
5、欣赏:《小鸭的舞》
(1)幼儿安静的欣赏《小鸭的舞》
提问,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哪一种小动物的事?对是小鸭子的故事。你们仔细听听小鸭子在干什么?
(2)分段听:⑴─⑾要求幼儿集中精力听音乐,从欢快活泼的音乐声中听出小鸭子在高兴的跳舞,速度稍快。
⑿─⒇启发幼儿从音乐的表现手法上听出小鸭子很高兴的游泳,速度较慢。
(21)─(25)小鸭子们游泳后又继续愉快的跳起舞来,速度稍快。
结束部分:
幼儿戴上小鸭头饰,在老师的引导下听音乐做动作,感知音乐的快慢与表达的内容关系。幼儿自然地离开教室。
活动反思: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开展了音乐活动《快乐的六一》,这首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活动的开始我通过谈话让幼儿回忆过节的经验和对节日的喜悦之情,充分的激发了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整个教学活动的重点我放在教唱歌曲“快乐的六一”上。通过歌曲理解两段体歌曲的特点,幼儿感受六一欢快的气氛及歌曲明快的节奏。
一、设计思路:
(教情学情也包含在内)本次活动是根据民间游戏"桃花朵朵开"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相结合的综合性游戏。奥尔夫教学法提出幼儿的动作发展先于语言,这也正切合中班幼儿的特点。本次游戏活动通过《孤独的牧羊人》这首两拍子节奏鲜明、轻快的轻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通过律动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再通过桃花朵朵开的游戏,以抱抱的形式,培养幼儿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节拍,并做相应的动作;
2.愿意积极地参与音乐游戏活动,并乐于懂得遵守游戏的规则;
3.通过抱抱的游戏形式,培养幼儿相互之间的友爱之情。
三、活动准备
1.《孤独的牧羊人》轻音乐一首以及音响设备;
2.铃铛一串。
四、教学流程:
(活动的重难点也将包含在内)
1.第一部分:教师先将全体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再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小手牵小手,并席地而坐。然后,播放第一遍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幼儿欣赏音乐、感受节奏,教师则在圈内根据节奏示范拍手动作(不要求幼儿做动作,仔细听,看着老师就可以)教师:
①宝贝儿们,想不想玩游戏啊?那就要听老师的话,仔听游戏规则,没有认真的小朋友就不能玩哦。现在老师先将你们分成几个小圈圈,然后,小朋友们要手拉着手,咱们再原地坐下,一起来玩游戏;
② 小宝贝们,坐好了吗?现在要竖起小耳朵听仔细了,在游戏之前,老师会放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要好好听音乐,不要说话,看看老师是怎么玩的。待会儿你们要自己做的。(幼儿听音乐,教师示范动作)
2.第二部分:教师喊口号"1,2/3,4/1,2/3,4……",先教会幼儿按节奏拍手,再播放第二遍《孤独的牧羊人》,带领幼儿一起拍手,集体跟随音乐做拍手动作。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听了一遍音乐,好听吗?那我们再来听一遍,但是,老师先教大家拍拍小手,跟老师一起做。老师说1,2的时候就拍两下小手,说3,4的时候就拍两下小腿。小手举起来,小腿在哪里,开始了,1,2,;3,4;1,2;3,4……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老师放音乐了,跟着老师一起来哦。拍小手,1,2;拍小腿,3,4;小朋友们非常棒,做得很好,笑起来,笑起来;1,2;3,4;1,2;3,4……3.第三部分:让幼儿站起来先活动活动全身,再给幼儿讲述桃花朵朵开的游戏规则,让一组幼儿先来示范一遍,和着音乐节拍围着圈走起来,听老师的口号玩游戏。
再一组一组接着来玩。
教师:宝贝儿们,玩得开心吗?那现在慢慢地站起来,一起活动活动全身,跟老师一起抖抖手,甩甩腿,捏捏肉,扭扭腰。好了,现在我们要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咯。这个游戏叫桃花朵朵开,在游戏之前先听老师口令,小脚这样踏起来,12,12,12,12,12。接下来,老师放音乐你们就要跟着老师的12,12,12一起围着圈走起来,走起来……教师:如果听到老师手里的铃铛摇响后,你们就要问老师:"桃花桃花开几朵?"老师就回答:"开1朵,或者2朵、3朵、4朵、5朵。"老师叫2朵的时候,小朋友就要有两个小朋友抱在一起,3朵就3个小朋友抱在一起,1朵的时候就站着不动。小朋友不能抱多一个,也不能抱少一个,没有抱到的小朋友就先出来等到下一轮再来玩,其他小朋友就继续。
教师:现在重新播放《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游戏开始,走起来,12,12,12,12,12,……
五、活动反思:
1.优点:通过音乐,能更好地启蒙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与韵律;再通过桃花朵朵开的游戏,能更加培养幼儿之间的友爱之情。从这次活动中开开心心地体验游戏的乐趣,快快乐乐地成长,有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2.缺点:游戏活动在组织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可能我们大朋友在前两个环节欣赏音乐与拍手当中觉得很无聊,便跳过了。预计在幼儿园实行的时候,个别好动的幼儿可能也会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游戏的过程还得维持课堂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