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教案小班音乐教案

搜索吾教案

小班音乐小小手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小小手教案反思

时间:2022-04-23 17:33:09

类别: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音乐小小手教案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小班音乐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小班音乐小小手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理解童谣内容,能分清左右手。

  2、通过图夹文的形式,帮助幼儿感知汉字:左、右、手、一、二、三、四、五。

  3、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图夹文一幅、各种手在做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手拍拍》

  听音乐做动作,提问:小朋友把什么藏起来了?伸出来看看,你有几只小手?

  (二)、通过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内容。

  1、出示左、右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汉字:左、右、手、一、二、三、四、五。

  (1)、请小朋友伸出左手数一数,我们左手上有几个手指头?引出童谣:伸出左手,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共有5个手指头。

  (2)、那我们右手上有几个手指头?引出童谣:伸出右手,数一数,一、二、三、四、五,也有5个手指头。

  (3)、我们的左手和右手共有几个手指头?引出童谣:左手和右手共有几个手指头?

  2、幼儿学习童谣,了解童谣中的童趣。

  (1)、师完整地朗诵童谣。(边朗诵边做动作)提问:童谣里面讲了什么?(请幼儿用童谣里的话说。)我们两只小手会干什么?

  (2)、师再次边朗诵童谣边做动作,幼儿边跟念边做动作。

  (3)、让幼儿集体边朗诵边做动作。

  (4)、请个别幼儿表演童谣。

  3、鼓励幼儿替换童谣中的内容,进行仿编活动。

  师:我们除了有一双能干的手,还有什么?

  4、引导幼儿把仿编的内容念到童谣里。

  四、认识小小手的功能提问:小手还可以干什么?(出示图片)小手可以画画、擦桌子等, 我们的小手可会许多事情,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自己,还可以帮助别人,千万别让小手闲着,如果你让小手闲着,他会不高兴的。现在,用你的小手去画美丽的花吧!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直观的教具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利用玩具小手和图片,孩子通过多种角度来感知和操作“玩具小手。”直观的教具能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小手的作用。由于小班幼儿经验缺乏,又喜欢模仿,因此,教师准备了各种贴近生活的图片,来拓展幼儿的经验。

2、小班主题活动教案:小小动物音乐会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幼儿的年龄大都是3岁左右,对各种动物都不是很了解,对动物的叫声更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他们刚开始动物对动物的了解可能是从电视上,或者是从父母给他们买的动物卡片上来的,这些都不是那么的详细。我班的孩子很喜欢唱歌,因此,我设计的科学活动是以一场音乐会的形式,让孩子来参与,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最后设计了一个延伸活动------小动物回家,让小朋友根据叫声来放回动物的卡片,以加深幼儿对动物叫声的印象。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小动物。

  2.学习动物的叫声,培养幼儿的倾听力。

  3.让幼儿要爱护小动物。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动物的叫声,把动物的叫声和动物一一对上

  活动准备

  五种动物(公鸡.小狗.小羊..母鸡.小猪)的卡片和彩色头饰个一张。各种动物的叫声的录音。

  几种动物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以唱儿歌的形式导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儿歌《我爱我的小动物》

  (1)小朋友听出歌曲里有那些小动物吗?总结:有公鸡.小狗..

  小羊.母鸡.小猪。

  (2)教师让幼儿闭上眼睛:小朋友想不想让这些小动物来我们教室做客? 教师逐一请出这几种动物。

  (3)教师提问:小朋友认识它们吗?(先让幼儿自己认识一下这几种动物),

  总结:它们就是:公鸡.小狗.小羊.母鸡.小猪。

  2.小动物的叫声很好听,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们的叫声吧!

  (1)老师先学,幼儿跟着学一次。

  总结:小朋友学的很好,我们让我们的动物朋友来给我们表演一下它们是怎样叫得。播放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幼儿学一下公鸡的叫声。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其它四种动物的叫声。

  3.播放这几种动物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它们的印象。

  (1)小朋友看见电视里有那些小动物吗?总结:公鸡.小狗.小羊.母鸡.小猪。

  (2)公鸡是怎样叫得?幼儿学一下。(用同样的方法再学一下其它几种动物的叫声。

  4播.放一种动物的视频,让幼儿学习它的叫声。(同样方法把几种动物的叫声和动物一一对上)

  二.游戏:分别找五个小朋友带上五种动物的头饰,各自学习它的叫声。多找几组做。

  结束部分:游戏:小动物回家:播放动物的叫声的录音,对应的出示动物的头饰。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我认为较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的学习兴趣相当高,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

  2. 整个活动层次分明,请出几种动物的时候,幼儿精力很是集中,保持了很好的学习兴趣。

  3. 整个活动师生互动配合默契,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给了幼儿足够的发挥空间。

  4. 整个活动下来,幼儿学的开心,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我认为活动中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应该多让幼儿自主的学习,比如:出示动物卡片后可以让幼儿先自己学一下动物的叫声。

  2.可以加设一个小游戏:幼儿戴上头饰,教师让她找朋友,教师说,幼儿找其它的动物,这样对幼儿加深的认识动物更好。

  通过这次的活动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临场发挥不行。所以,今后要更加的努力,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多多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3、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小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小手的作用。

  2、能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初步仿编。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幼儿用小手做事的相片、小手娃娃,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出示自己的一只手(上面画有眼睛、嘴巴),以小手娃娃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手娃娃,我的手能做许多事情,你们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师小结:原来小朋友的小手会做工这么多的事情,真能干。

  二、出示挂图,理解儿歌内容。

  1、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小手也很能干,我们来看看他的小手都做了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画,说说小手做的事情,并用儿歌里的语言来概括每一幅图的意思。

  三、欣赏儿歌。

  1、我们来给这几幅图起个名字吧。

  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遍儿歌。

  四、学习儿歌。

  1、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边拍手边念儿歌。

  2、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演。

  五、创编儿歌。

  1、出示相片,看看小朋友的小手还会干什么。

  2、我们把小朋友小手做的事情编到儿歌里。

  六、保护小手。

  我们的小手这么重要,我们要怎样保护它呢?(不做危险的事情,不玩尖利的东西等)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学念儿歌,了解到自己的小手的本领,了解了原来自己的小手这么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从而促使更多的孩子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去尝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4、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小音乐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能制作出简易的乐器。

  3、幼儿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易拉罐、果奶瓶、空塑料瓶、筷子、碗、沙子、豆子。

  活动过程:

  1、教师放一段优美的乐曲,请幼儿跟着一起拍节奏。

  教师说:“这首曲子真好听,我想请小朋友们用小乐器演奏,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呢?”

  2、请幼儿积极想办法,来制作乐器,听听用那两种东西敲击出来的声音好听。

  3、请幼儿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着东西将是什么效果,装的东西不同效果相同吗?

  4、请幼儿分成三组(豆子、沙子、石头)来进行实验。

  5、请孩子们说一说音响效果有什么不同。

  6、大家拿着制作的乐器来演奏。

  活动反思: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5、小班音乐小小手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理解童谣内容,能分清左右手。

  2、通过图夹文的形式,帮助幼儿感知汉字:左、右、手、一、二、三、四、五。

  3、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图夹文一幅、各种手在做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手拍拍》

  听音乐做动作,提问:小朋友把什么藏起来了?伸出来看看,你有几只小手?

  (二)、通过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内容。

  1、出示左、右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汉字:左、右、手、一、二、三、四、五。

  (1)、请小朋友伸出左手数一数,我们左手上有几个手指头?引出童谣:伸出左手,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共有5个手指头。

  (2)、那我们右手上有几个手指头?引出童谣:伸出右手,数一数,一、二、三、四、五,也有5个手指头。

  (3)、我们的左手和右手共有几个手指头?引出童谣:左手和右手共有几个手指头?

  2、幼儿学习童谣,了解童谣中的童趣。

  (1)、师完整地朗诵童谣。(边朗诵边做动作)提问:童谣里面讲了什么?(请幼儿用童谣里的话说。)我们两只小手会干什么?

  (2)、师再次边朗诵童谣边做动作,幼儿边跟念边做动作。

  (3)、让幼儿集体边朗诵边做动作。

  (4)、请个别幼儿表演童谣。

  3、鼓励幼儿替换童谣中的内容,进行仿编活动。

  师:我们除了有一双能干的手,还有什么?

  4、引导幼儿把仿编的内容念到童谣里。

  四、认识小小手的功能提问:小手还可以干什么?(出示图片)小手可以画画、擦桌子等, 我们的小手可会许多事情,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自己,还可以帮助别人,千万别让小手闲着,如果你让小手闲着,他会不高兴的。现在,用你的小手去画美丽的花吧!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直观的教具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利用玩具小手和图片,孩子通过多种角度来感知和操作“玩具小手。”直观的教具能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小手的作用。由于小班幼儿经验缺乏,又喜欢模仿,因此,教师准备了各种贴近生活的图片,来拓展幼儿的经验。

6、小班音乐教案小小蛋儿把门开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

  一、活动目标:

  在《小小蛋儿把门开》歌曲的伴奏下大胆想象,创作游戏动作,感受一起活动的快乐。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二、准备:

  大鸡蛋1个,小鸡蛋15个,配班教师扮演鸡妈妈,大班幼儿1名。(已辅导好部分教学内容),录音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找鸡蛋

  1、以《小小蛋儿把门开》为背景音乐,幼儿跟着教师拍手律动。

  2、鸡妈妈出现,大家一起找鸡蛋。

  (二)小小蛋儿把门开

  1、一起找到鸡蛋,猜猜鸡蛋里有什么?

  2、小小蛋儿把门开,小鸡进行边唱边表演。

  3、教师扮演小鸡进行歌表演。

  4、多种形式进行练习,请幼儿上来一起躲在鸡蛋里,请小鸡来敲敲。

  (三)集体游戏

  1、幼儿扮演小鸡,教师来敲蛋壳,小鸡出壳游戏。

  2、让幼儿猜猜小鸡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小小蛋儿把门开有多个相关教案及PPT课件,还有MP3音乐下载,请点击这里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7、小班音乐小小音乐家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教案:

  小小音乐家

  活动名称:

  我是小小音乐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能制作出简易的乐器

  3、幼儿体验活动中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易拉罐、果奶瓶、空塑料瓶、筷子、碗、沙子、豆子。

  活动过程:

  1、教师放一段优美的乐曲,请幼儿跟着一起拍节奏。

  教师说:“这首曲子真好听,我想请小朋友们用小乐器演奏,可是没有乐器怎么办呢?”

  2、请幼儿积极想办法,来制作乐器,听听用那两种东西敲击出来的声音好听。

  3、请幼儿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装着东西将是什么效果,装的东西不同效果相同吗?

  4、请幼儿分成三组(豆子、沙子、石头)来进行实验。

  5、请孩子们说一说音响效果有什么不同。

  6、大家拿着制作的乐器来演奏。

  教学反思: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小班音乐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小班说课稿 小班安全教案 小班社会教案 小班亲子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 小班语言教案 小班美术教案 小班音乐教案 小班游戏教案 小班健康教案 小班运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