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教案中班音乐教案

搜索吾教案

中班音乐唐诗教案反思

中班音乐唐诗教案反思

时间:2022-03-14 18:56:19

类别: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音乐唐诗教案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班音乐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中班音乐唐诗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2、理解古诗中有关字词的含义,萌发对祖国的美好河山的喜爱。

  3、领会古诗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愿意欣赏古诗,感知古诗语言的优美,风趣。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19页。

  2、挂图《绝句》。

  3、语言磁带。

  三、活动重点:

  学习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感受韵律美。

  四、活动难点:

  理解古诗中有关字词的含义。

  五、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启发幼儿讲述画面内容,学习古诗。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幼儿描述画面内容。

  (2)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用古诗的第一句话进行概括,学习相关字词。

  3、完整地欣赏古诗。

  (1)这四副图连起来就变成了一首优美的诗,题目叫《绝句》,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2)播放录音,幼儿欣赏,进一步学习古诗《绝句》。

  (3)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4、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古诗。

  5、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杜甫。

  六、教学反思:

  学习古诗《绝句》时,我请两位会念的幼儿当小老师,孩子们都学得特别认真,始终关注两位"小老师",没几遍孩子们都会背了。学会后,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老师",我满足了小朋友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多么神圣与伟大,而在实践中他们又有了切身的体会。此后,孩子们学诗的兴趣日益浓厚,更主要的是它使自信回到了孩子的脸上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作为老师又何乐不为之呢?

2.中班儿童节音乐教案:庆祝六一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性质。

  2、会看图谱为打击乐配器,并能看指挥演奏。

  3、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打击乐器一套、图谱、录音

  活动过程:

  1、幼儿随《卡门序曲》的音乐做跑马步或走步动作进场,能根据乐曲的变化变换动作。

  2、练声《小铃铛》。能根据教师弹奏的前奏曲进行练声活动。吐字清楚,能表现小铃铛响时“叮当、叮当”的强弱变化。如:

  欣赏并学习歌曲《庆祝六一》

  3、结合认识活动,知道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谈谈小朋友怎样庆祝六一节,从而引出歌曲。

  4、欣赏歌曲。感受曲调,活泼、欢快的性质、熟悉歌词。

  5、继续欣赏歌曲,重点感受两段歌词不同部分的旋律。

  6、集体跟唱,继续熟悉并掌握曲调中的附点音符及休止符的唱法。

  7、为打击乐《卡门序曲》配乐器。

  8、出示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示节奏。

  9、引导幼儿看图谱上标好的乐器样图,明确每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理解图谱上各种符号的意义。

  10、集体看图谱,看老师指挥,合春(空手做敲击乐器的模仿动作)

  11、分组看图谱,看指挥合奏(空手做)。

  12、分组用乐器进行演奏。要求每个幼儿通过交换座位,能演奏不同的乐器。

  延伸活动:

  在音乐角放置《卡门序曲》录音带和各有关乐器,供幼儿自由活动时欣赏或演奏。

  教学反思:

  六一之前我们是忙碌的,六一之后我们是收获的、幸福的,这种幸福是和孩子们一起参与的各种活动,看着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得到不断地成长欣慰的幸福,这种幸福是“把节日还给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节日带来的快乐与收获”这种理念。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展示了他们活泼的个性,给了他们一个平等的机会去参与,去体验,去感受,使“六一”庆祝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大舞台!

3.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昆虫音乐会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音乐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音乐能力。

  活动目标:

  1、用乐器进行合奏表演,体验乐趣。

  2、引发对昆虫鸣叫声的兴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蜜蜂、知了、螳螂等昆虫图片;音乐cd。

  2、部分节奏卡片,木鱼、碰铃、串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会来。

  1、森林里要开昆虫音乐。谁来了?

  2、逐一出示昆虫图片,如蜜蜂、螳螂、知了,分别学一学它们的叫声?

  (二)昆虫唱歌。

  1、你们想先看谁的表演?

  2、蜜蜂是怎么唱歌的?教师范唱第一段,出示最后两小节的节奏卡片: x x x x / x - - - / 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3、出示螳螂,有几只?它是怎么来的?歌声是怎样的?学一学螳螂表演 xx x xx x / x - - - /。

  4、 出示知了,有几只?它在什么地方?声音是怎么样的?学一学 x. x x. x / xx - - - /

  5、跟老师边唱边拍节奏。

  (三)昆虫音乐会。

  1、分三组,分别扮演蜜蜂、螳螂、知了,看节奏卡片拍打节奏(蜜蜂—木鱼;螳螂—碰铃;知了—串铃)。

  2、教师弹奏歌曲,幼儿齐声合唱,每段最后两小节根据歌词分角色演奏相应乐器。

  3、好朋友在一起表演,昆虫音乐会肯定会更精彩。

  4、用两种乐器合奏。

  5、尝试多声部合奏。

  (四)好听的音乐会

  跟着音乐cd,配上乐器将歌曲完整表演。

  活动反思:

  虽然有三个声部,但每一个声部都是固定的节奏,只是在最后两小节有些变化,这样的合奏并不难。教师可以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控制好自己声部的节奏。 从单声部敲奏过渡到多声部合奏会给幼儿的听觉器官带来一种新的刺激。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动作要协调,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 在“昆虫音乐会”的情景中可鼓励幼儿表演其他昆虫的鸣叫声,进一步激发喜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小音乐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跟着音乐做动作,体验变现性韵律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2.尝试在音乐的伴奏下运动 身体的不同部位,感受音乐的节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初步知道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律动课件《小小音乐家》

  活动过程:

  1.体态准备。

  复习律动操或是已经会跳的舞蹈进行热身。

  ——听,我们的律动操音乐开始了,让我们一起跳起来把。

  2.听辩旋律。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听听音乐,感知音乐旋律。

  3.肢体感受。

  幼儿自由看节奏谱,自由模仿动作。

  教师示范动作,幼儿欣赏,感知表现性律动中肢体语言与音乐的节拍、力度、旋律的完美结合。

  幼儿学习基本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动作含义。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一个小小音乐家,看看谁会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讲诉这个音乐故事。

  4.音乐游戏

  教师做引领者,集体做表现性律动。

  请个别幼儿做引领者,集体做表现性律动。

  活动反思:

  幼儿刚听到音乐就欢快的舞动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位幼儿都愿意尝试在伴奏下运动,当看过一遍视频后,幼儿主动说出了,我在视频里看到有弹钢琴的动作,有的幼儿说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动作,有了以上的铺垫。幼儿也就能容易的学会了这个舞蹈。总体来说这节音乐课给幼儿带了活跃的气氛。

5.中班音乐我是中班小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熟悉曲调,初步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唱法。

  2.体验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熟悉曲调。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唱法。

  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相匹配的图标若干,节奏图谱一张,音乐。

  2.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节奏游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先拍节奏,请你们听一听,然后学一学。

  2.请拍的好的小朋友上来用铃鼓拍拍刚才的节奏

  3.(出示节奏图谱)请你跟着节奏图谱拍一拍。

  二、学唱歌曲。

  1.在这个图谱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出示歌词图标熟悉歌词。(学念歌词两到三遍)

  3.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拍拍节奏(重点练习9—24小节的节奏)

  4.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吧(学唱两到三遍)(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三、增加练习形式,提高唱歌兴趣。

  1.讨论:除了全体一起唱,还可以怎样唱?

  2.我们一起来轮流唱。

  3.我们唱这首歌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活动延伸:

  利用餐前、散步等环节复习歌曲,唱准歌曲曲调,表达欢快的情绪,体验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活动反思:

  《我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地学,并能达到学习的一个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小小的不足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6.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动物的音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设计该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能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在农场里》。

  2、 让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同时,能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并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3、 在了解动物的习性的基础上,为熟悉的歌曲创编语言节奏。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并能积极的参与表现音乐。

  2、能从动物的叫声中体会音乐的节奏。

  活动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头饰若干、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给幼儿每人发一个小鸭子头饰)

  1、 师:小鸭子们,(幼儿答应)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个农场。大家坐好啦,准备开车咯!(发生练习)

  2、 师:小鸭子们我们到站咯,我们一起去看看农场里都住着谁?(播放音乐《母鸭带小鸭》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做律动)

  提问:这个农场里都住着什么小动物?(幼儿说说)

  我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引导幼儿回答)

  3、 师:学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选择几名幼儿示范)

  4、 (播放《在农场里》)

  师:你听出来了吗?小动物们唱歌欢迎我们呢。

  二、学唱歌曲《在农场里》

  1、播放歌曲,并请幼儿回答有哪些小动物欢迎我们。

  2、小动物的声音真好听,让我们一起学学(接龙)老师唱前半句,学生唱后半句。

  3、小朋友真棒小动物的歌曲一下子就学会了,下面我们边唱边边做动作,老好好观察那位小朋友最出色我们请他上来表演。

  (再次播放歌曲)请优秀的幼儿上来表演示范。

  三、创编语言节奏

  1、再次播放歌曲,幼儿自由谈论农场里还有什么小动物没空来唱歌欢迎我们。

  2、他们是谁呢?如果他们来了,他们会怎样唱呢?(幼儿自由描述)

  3、还有那些小动物要来欢迎我们?我们也来把他创编到节奏里面去。

  4、幼儿跟着音乐创编歌曲。

  四、歌表演

  师:这首歌曲我们今天已经很熟悉了吧,下面请你们用形象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完成歌曲的演唱。

  (评选出表演最优秀的来表演给大家看)

  五、小结

  今天我们参观了农场,动物们唱了一首歌欢迎我们。我们学会了吗?学会了我们就一起来表演一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幼儿体会到演唱的欢快,在教学中幼儿配合的很积极,整体效果不错,可细听下来幼儿在音高的把握上还不够,主要是演唱方法不对,课堂中我忽略了这一点,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细节部分,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另外,我将创编环节放在之后感觉也不是很好,应该放在学唱歌之前,这样会更利于幼儿创编演唱歌曲,唱准歌曲。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更多+
相关信息
相关栏目
中班说课稿 中班安全教案 中班半日活动 中班社会教案 中班亲子活动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语言教案 中班美术教案 中班音乐教案 中班游戏教案 中班健康教案 中班运动教案